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注释】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送别:送别友人。“黄花”:即菊,因菊花黄色而得名。西风:秋日的风,多指北风。晓:天刚亮。染霜林醉:使霜林好像染上酒色。总是离人泪:离别之人,总是落泪。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天送别情景的小诗。首句写景,二、三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四、五句写送别时的凄清景象,末句直抒惜别之情。全诗用笔简洁,意境深远。
此诗起调高亢,一开头就点出“碧云天”,渲染了一个阔大的天宇,为下文写景张目。“黄花地”承上启下,由天而及地,引出了一片秋色。“西风紧”点明了节候,也暗寓着送别时的悲凉心情。这三句虽然只写了几幅图景,却已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显示了诗人的才思和笔力。
下面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北雁南飞,霜林如醉,一片凄凉景色,使人感到无限伤感。这两句是全篇的关键所在,它既是对前面所写的环境景物的进一步渲染,又是过渡到下文抒情的必要桥梁。
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景中含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没有把惜别的惆怅直说出来,只是说“晓来谁染霜林醉?”在天刚破晓的时候,是谁染得霜林像醉酒一般呢?这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实际上蕴含了无限的感慨。因为霜林本无色相,被染成红色,正象别离之人本无泪水,经不住别情的折磨而流下眼泪一样。这样既照应了“黄花”和“西风”,也照应了“晓”字,同时把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刻了。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但语言也很通俗。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在于它能够抓住一个特定时间(深秋),一个特定场景(长亭边)以及一种特定感受(离人泪),通过极其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特定的内容,收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