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千丈崖,高处倚蓬莱。
山月照得白,天风吹不开。
渴龙栖古井,病鹤下苍苔。
只有麻衣叟,时时把易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诗句和表达技巧,赏析诗句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抓住诗句中的主要元素,如主要人物(诗人)、时间(何时)、地点(何处)、事件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最后再概括出该诗的表现手法。

“玲珑千丈崖”,写景抒情。山石的千丈高崖,玲珑剔透,美不胜收。“高处倚蓬莱”,写情抒情。山月当空,皎洁明亮,照得千丈高崖如同仙境一般。“水色深千尺,云峰倒数家”(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天风吹不开”,写景抒情。风在山间呼啸,却吹不散那千丈崖上明亮的月光。“渴龙栖古井”,拟人比喻,写景抒情。龙在古井边渴得直喝水,好像有什么东西阻挡着它喝水,其实只有一滴水而已。“病鹤下苍苔”,拟人比喻,写景抒情。鹤在苍苔上跌跌撞撞,好像有什么东西阻挡了它前进的脚步。“麻衣叟,时时把易来”,写景抒情。麻衣叟常常手里拿着书卷,时不时地翻阅着。“易来”即指易经,儒家经典之一,道家经典之一,佛家经典之一。“易来”是易经的简称,儒家、道家、佛家都称易经为“易”。“易”是儒释道三家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时时把易来”,写景抒情。麻衣叟拿着书卷,不停地翻阅着。他时而沉思默想,时而吟诵咏叹。“麻衣叟”指隐士、高人、贤者。“时时把易来”,写景抒情。麻衣叟常常拿着书卷,时不时地翻阅着。他时而沉思默想,时而吟诵咏叹。“时时把易来”,写景抒情。麻衣叟拿着书卷,时不时地翻阅着。他时而沉思默想,时而成章立义,吟诵咏叹不已。

【答案】

译文:

玲珑千丈崖,高耸入云霄;高处倚蓬莱,月亮高悬天上照耀。

山月照亮了白茫茫的千丈崖,天风吹也吹不开;口渴的龙只得栖息在古老的井栏上,病弱的鹤在青苔上跌跌撞撞。

只有麻衣叟时时把易经带在身边,时时翻阅吟唱。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描绘了一个隐士高人闲适安逸的生活场景。

开头两句“玲珑千丈崖,高处倚蓬莱”,用一个“玲珑”字点明山崖的高峻,用一个“千丈”字突出了山崖的险峻。接着以仙人自喻,说山中明月高悬天上,自己就倚在高高的山崖之上,享受着人间难得的清幽。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山崖之高峻,更写出了隐逸之人的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接下来三联写景:“山月照得白,天风吹不开。”“渴龙栖古井”,“病鹤下苍苔”,通过描写山月高悬天空与天风吹不动山崖,以及渴龙栖古井、病鹤下青苔这些生动的形象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结尾两句“只有麻衣叟,时时把易来。”以写麻衣叟为线索,进一步展开想象与联想,将整个意境推向高潮,并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这首诗语言朴素清新,意境深远清雅;结构严谨精巧,构思巧妙别致;写意传神,富有情趣;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