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雨非雷势可乘,柔枝弱叶力难胜。
疾于健将追奔马,豪似吟仙赋大鹏。
柱砥潜移黄蚁穴,山屏尽启白云縢。
直须少霁飞廉怒,水落圩田谷再登。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风的力量来抒发诗人的志向和抱负。

首句“非雨非雷势可乘”,是全篇的总提。它既指出了风的特点,同时也暗寓了诗人自己的气质与性格特点。作者以风为喻,表现了他对政治上大刀阔斧,敢于革新的精神。

第二句“柔枝弱叶力难胜”,承启自然之景,也照应首句,点明自己虽然有如柔弱之枝、脆弱之叶,但仍然要像狂风一样,挺立在风雨中。这是全诗的关键句,也是全诗的主题句。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像狂风一样,挺立在风雨之中,而且还表达了他对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句“疾于健将追奔马”,承接上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决心和勇气。诗人用追奔马来比喻狂风,形象地说明了狂风的迅猛和强大;而“健将”一词则突出了诗人的英勇果敢。这一句不仅使狂风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而且把诗人那种豪放的性格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四句“豪似吟仙赋大鹏”,紧承前三句,对狂风进行赞美。诗人用吟仙、赋大鹏来比喻狂风,既突出了狂风的气势宏大,又表现了狂风的豪迈气概。

第五句“柱砥潜移黄蚁穴”,承启“吟仙”和“赋大鹏”两句,进一步描写风的作用。这句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柱砥比作大鹏,将黄蚁穴比作小虫。这样写,既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力量之大,又突出了狂风的威猛。

第六句“山屏尽启白云腾”,承启前文,进一步描写风的作用。“山屏”指山岭上的屏障;“白云腾”指白云翻卷。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岭比作屏风,将白云比作飞腾的白龙。这样写,生动地表现了大风刮过以后,山岭和白云的变化,从而突出了风的强大。

第七句“直须少霁飞廉怒”,承启前文,最后一句,诗人用飞廉来代指狂风,表达了自己对政治革新的渴望。“霁”指天晴;“飞廉”是一种神兽名,这里用来比喻狂风。这一句的意思是:只有等到天气稍稍好转,狂风才能像飞廉那样发怒,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暴。这一句既是诗人对狂风的赞美,又是对政治革新的殷切期望。

第八句“水落圩田谷再登”,是对前七句的总结。这一句的意思是:当狂风过后,洪水退去,田野重新露出水面,稻谷再一次成熟。这一句既是对前七句的回应,又是对后文“少霁”的铺垫。

本诗语言简明、通俗,却寓意深远。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同时借助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所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从而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没有过多的修饰语,但却十分耐读,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印象。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写风的威力来抒发诗人的志向和抱负。首句“非雨非雷势可乘”,既指出了风的特点,同时又暗寓了诗人自己的气质与性格特点。作者以风为喻,表现了他对政治上大刀阔斧,敢于革新的精神。

“疾于健将追奔马”,承启自然之景,也照应首句,点明自己虽然有如柔弱之枝、脆弱之叶,但仍然要像狂风一样,挺立在风雨中。这是全诗的关键句,也是全诗的主题句。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像狂风一样,挺立在风雨之中,而且还表达了他对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豪似吟仙赋大鹏”,紧承前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决心和勇气。诗人用吟仙、赋大鹏来比喻狂风,既突出了狂风的气势宏大,又表现了狂风的豪迈气概。

“柱砥潜移黄蚁穴”,承启“吟仙”和“赋大鹏”两句,进一步描写风的作用。这句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柱砥比作大鹏,将黄蚁穴比作小虫。这样写,既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力量之大,又突出了狂风的威猛。

“山屏尽启白云腾”,承启前文,进一步描写风的作用。“山屏”指山岭上的屏障;“白云腾”指白云翻卷。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岭比作屏风,将白云比作飞腾的白龙。这样写,生动地表现了大风刮过以后,山岭和白云的变化,从而突出了风的强大。

“直须少霁飞廉怒”,承启前文,最后一句,诗人用飞廉来代指狂风,表达了自己对政治革新的渴望。“霁”指天晴;“飞廉”是一种神兽名,这里用来比喻狂风。这一句的意思是:只有等到天气稍稍好转,狂风才能像飞廉那样发怒,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暴。这一句既是诗人对狂风的赞美,又是对政治革新的殷切期望。

“水落圩田谷再登”,是对前七句的总结。这一句的意思是:当狂风过后,洪水退去,田野重新露出水面,稻谷再一次成熟。这一句既是对前七句的回应,又是对后文“少霁”的铺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