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已扫九衢埃,何事飙轮去复回。
秋信蘋洲凉渐迫,人家蓬户昼难开。
低田受水祥禾偃,乱石飞空巨木摧。
见说长淮旱无雨,蜚蝗几欲渡江来。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事抒怀兼含咏史的七言歌行,作者在诗中以“东风”、“西风”为线索,通过描写风雨交加、水旱灾害等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思想情怀。

其一,首二句写风雨交加、天气转寒。“东风”与“西风”,一主一客,一冷一暖,形成鲜明对比。“已扫”二字表明天气转寒;“再作”二字表明风云又起。一个“少”字和一个“再”字,把风雨交替的景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

“何事”二句写秋风秋雨,凉意逼人。秋风萧瑟,秋风劲吹,使苹洲的芦荻都变得凄凉了,而家家户户蓬门紧闭,难以开启,人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其三,写水灾和山崩。低田被雨水淹没,禾苗倒伏,一片凄惨景象;乱石从空中坠落,巨石从山上崩塌,大地一片狼藉。这两句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忧国之情的句子。

最后两句写飞蝗过境,给江淮一带造成严重的灾害。作者说:“长淮无雨,几欲飞蝗渡江来。”意思是:江淮地区久旱不雨,飞蝗群集,几乎要渡过长江来危害江南百姓了。

【答案】

译文:

二十四日东风初起辛亥夜西风再起,

东风已经驱散九衢的尘污,为何西风又返回原地?

秋风秋雨来临,渐感凉爽,人家的门都难打开;

低洼田亩受水淹没,稻禾弯腰,乱石从天而降,大木被摧。

听说江淮地区久旱不雨,飞蝗几欲过江来危害人民。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抒怀兼含咏史的七言歌行。诗人在诗中以“东风”、“西风”为线索,通过描写风雨交加、水旱灾害等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忧国伤民的思想情怀。

首二句写风雨交加、天气转寒。“已扫”二字表明天气转寒;“再作”二字表明风云又起。一个“少”字和一个“再”字,把风雨交替的景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何事”二句写秋风秋雨,凉意逼人。秋风萧瑟,秋风劲吹,使苹洲的芦荻都变得凄凉了,而家家户户蓬门紧闭,难以开启,人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其三,写水灾和山崩。低田被雨水淹没,禾苗倒伏,一片凄惨景象;乱石从空中坠落,巨石从山上崩塌,大地一片狼藉。这两句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忧国之情的句子。

最后两句写飞蝗过境,给江淮一带造成严重的灾害。作者说:“长淮无雨,几欲飞蝗渡江来。”意思是:江淮地区久旱不雨,飞蝗群集,几乎要渡过长江来危害江南百姓了。

这首诗是一首纪事抒怀兼含咏史的七言歌行。诗人在诗中以“东风”、“西风”为线索,通过描写风雨交加、水旱灾害等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思想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