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万事慵,我今况是六旬翁。
归心已薄西湖水,馀力重修古泮宫。
官里简书尤可畏,案头笔砚岂无功。
迩来士习殊轻峭,愿与醇儒振义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1. 人到中年万事慵,我今况是六旬翁
  • “人到中年万事慵”:意指在人的中年时期,往往感到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或感兴趣。
  • “我今况是六旬翁”:作者自比为一个已经60岁的老人,意味着他到了晚年,生活可能变得更加悠闲和放松。
  1. 归心已薄西湖水,馀力重修古泮宫
  • “归心已薄西湖水”:这里的“西湖水”可能象征着作者对过往的怀念或是某种情感上的寄托。
  • “馀力重修古泮宫”:作者表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剩余的力量来重修古代的学宫(泮宫),这可能代表了他对于学问、教育和传承的承诺。
  1. 官里简书尤可畏,案头笔砚岂无功
  • “官里简书尤可畏”:在这里,“简书”指的是官府的文书工作,“尤可畏”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工作的敬畏感,因为处理官方文档常常需要谨慎和深思熟虑。
  • “案头笔砚岂无功”:作者认为即使是在案头整理笔墨,也是有价值的,强调了学问和写作的重要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忽视。
  1. 迩来士习殊轻峭,愿与醇儒振义风
  • “迩来士习殊轻峭”:这里的“迩来”可能指的是近期的情况,而“士习”指的是士大夫的行为习惯。”殊轻峭”描述了士人们的举止变得过于轻薄和不严肃。
  • “愿与醇儒振义风”: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与那些真正学识渊博的人共同努力,推广儒家的正直和道德风尚。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李绅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态度和感受。通过对比中年与老年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待工作和学术的态度,诗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保持着对学问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和承担,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社会风气的担忧,呼吁人们恢复儒家的道德和正直精神。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