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修玩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
纵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
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
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

【注释】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期修(qī xū):期待。玩事:娱乐之事。杭州:今属浙江省,为南宋都城。侯芭:指《楚辞》中的“蕙草”,即香草。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李白:唐著名诗人。登楼:《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年八岁,在洛阳与诸童戏。见司马景友,谓曰:‘安卿无脂粉?’应声答曰:‘郎骑白马来,手执梁父琴,廉哉是何人?”后遂用“梁父吟”代称好诗。蛩(qióng):秋夜的蟋蟀。织妇:织布的妇女。霜娥:月神。山翁:指自己,以自况。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诗人在杭州时,中秋之夜,月圆而不得赏,有感而作。

首句“中秋待月不见”,点明题目,写中秋之夜,诗人本想欣赏月色,但月不现,只好空待。次句“期修玩事在杭州”,承上句而来。玩事,指赏月、游湖等中秋活动。此句说明,诗人原打算在中秋这天去游湖赏月,但事与愿违,只能空待了。第三句“纵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承前两句而来。侯芭,指香草,这里泛指美女。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李白《拟古十二首》之五:“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这两句意思是:即使有像香草一样的美女陪伴,也比不上和李太白一起饮酒赏月的快乐;可惜没有李太白那样的才子同登高楼观赏月亮。第四句“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写诗人所见之景物。蛩(qióng):秋夜的蟋蟀。织妇:织布的妇女。霜娥:月神。此句意谓:秋风中蟋蟀的叫声催动纺织妇忙碌不已,可她并不因劳累而懒惰或羞涩;月亮遮掩住月神嫦娥,使她看起来既羞怯又老了。最后一句“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以议论收尾。山翁:指诗人自己。貂裘:皮毛制成的衣服。此句意为:应该笑着看那些痴心等候的人,他们身上被风吹露水打湿,冻得发抖。全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不平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