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葺田园溧泽边,乡心常梦蜀山川。
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携稚子上江船。
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

【注释】

溧泽:地名,今属江苏宜兴。

薄葺(pò qǐ):简陋地修筑。

乡心:思乡之情。

梨花:即梨花春,指春天的景色。

麦饭:用稻子、麦子等粗粮做的饭。

矍铄(jué shuò):精神饱满貌。

扶携:搀扶着。

东还:指东归,指诗人返回家乡。

云安:山名,在今四川彭水县东北。

【译文】

简陋地修筑田园居所,就在溧水的西边;常梦魂萦绕故土山川。

梨花知道几番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年迈的老头儿轻客路难行,扶持着小孩上江船。

东归不要为亲人朋友留恋,自古云安有杜鹃啼哭哀怨凄切。

【赏析】

《送程子方归蜀》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古。此诗写送别友人归蜀的情景和惜别之意。首联描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颔联以景语写情,颈联写诗人送别友人归蜀的情景,尾联写离别之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流畅,风格沉郁顿挫。

“薄葺田园溧泽边”,诗人开篇就写自己在溧水边建了一座简陋的田园小屋,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乡心常梦蜀山川”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二联“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运用典故,写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意。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梨花知几”典出自杜甫《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麦饭能谁洒墓田?”典出自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春日景象和麦米饭香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第三联“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携稚子上江船”。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送别友人归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第四联“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啼”一句则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祝福。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云安”典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鹃啼”典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流畅,风格沉郁顿挫,堪称送别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