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识清明上巳时,懒能游冶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冢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馀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诗句逐句释义

  1. 曾识清明上巳时:清明时节,上巳节,是春天的一个重要日子,人们常常在这个季节外出踏青。”曾识”意味着曾经经历过或记得。
  2. 懒能游冶步芳菲:这里的“游冶”指的是在春天里游玩赏花,通常与踏青、赏花有关。“懒能”表示不愿意去。”步芳菲”则是指走在花香四溢的地方。
  3. 梨花半落雨初过:梨花盛开时非常美丽,但同时也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而凋谢。这里描绘了一幅梨花被雨水打湿的景象。
  4. 杜宇不鸣春自归:杜宇鸟是一种鸟类,它的叫声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然而,当春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它却没有叫。这句诗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同时也隐含了对春天到来的无奈和伤感。
  5. 双冢年深人祭少:双冢指的是两个坟墓,可能是指一对夫妻的坟墓。这句话描述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坟墓很少有人来祭拜的情况。这反映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6. 孤山日晚客来稀:孤山位于杭州,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提到傍晚时分,客人来访的人很少。这可能是因为白天的喧嚣已经过去,夜晚的宁静让人们更愿意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7. 江南尚有馀寒在:江南地区通常气候温暖,但这句话中的”馀寒”则暗示了冬天尚未完全离去,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降临。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盼以及对冬天的留恋。
  8. 莫倚东风褪絮衣:东风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因为春天的风能够带来新生和变化。然而,这里的”褪絮衣”暗示着春天尚未完全到来,因此人们不应该过于依赖春风的变化。这既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也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和毅力。

译文

我曾经记得在清明时节的上巳节,我懒于出游欣赏美景。
梨花已经开始凋谢,雨水刚刚停止。
杜宇鸟不再鸣叫,春天已经悄然离去。
两个坟墓年深人少,孤山在傍晚显得格外安静。
江南地区依然有一丝余寒,不要过于依赖春风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清明时节的上巳节,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具体的景物(如梨花、杜宇鸟等)和情感表达(如懒于出游、期待春天的到来等),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丰富情感。同时,通过对时间、季节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流转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