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合沓拥东庐,泉落芳塘旱不枯。
空凿秦淮三百里,六朝王气几曾无。
诗中“五峰合沓拥东庐”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其中“五峰合沓”形容山峰众多且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仿佛手指般汇集在东方的屋舍旁。而“泉落芳塘旱不枯”则表达了春日泉水涌出的景象,即使干旱也涓涓不息。诗句中的“空凿秦淮三百里”可能指的是对古都南京的怀旧或讽刺,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城市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王气的消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其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释义和赏析:
- 诗句释义:
- “五峰合沓拥东庐”,这里的“五峰”可能指的是山峦,或者更广泛地指的是山峰,象征着众多和汇聚;“合沓”意为重叠、堆积,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紧密相连的情景,如同人们用手指相触一般。“拥”字表明这些山峰围绕着某个地点,而“东庐”则是指位于东方的房屋或是某处的居所。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场景,山峰如众指相汇,给人以壮丽之感。
- “泉落芳塘旱不枯”,这里提到的“泉落”意味着泉水从高处流出,流向下方的池塘;“芳塘”即美丽的池塘,可能因春天到来而生机勃勃,尽管干旱但依旧保持湿润,显示出自然的顽强和生命力。“旱不枯”强调了即便在干燥的环境下,这种景象依然能够持续。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可能隐喻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或某种理想的持续存在。
- 诗句赏析:
- 诗人仇远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山水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过去六朝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代荒凉景象的哀叹。这种情感的交织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 诗句背景:
- 这首诗的背景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可能是在一次游历江南时所作。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是文人墨客常去之地。仇远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这种背景下,面对江南的美景与历史的沧桑,产生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慨。
- 诗句艺术特色:
- 仇远的诗作通常语言简洁明快,善于通过精细的观察来捕捉自然之美。他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如“五峰”、“泉落”等,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深化了诗的内涵。
- 这首诗的结构较为紧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由外到内的抒情过程。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建立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而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思想上的深度,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仇远的《溧水道中》不仅以其细腻的观察和精湛的语言著称,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