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
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
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注释:翠袖佳人指美人,倚着晚秋寒冷的天气,两只鸟儿践踏破玉栏杆。空山月落春风换了季节,就像梦中罗浮山一般。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翠袖佳人”和“空山月落”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
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
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注释:翠袖佳人指美人,倚着晚秋寒冷的天气,两只鸟儿践踏破玉栏杆。空山月落春风换了季节,就像梦中罗浮山一般。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翠袖佳人”和“空山月落”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原文: 萤火惟知夜,灯花不待春。 译文及注释: 萤火虫在夜晚的微光中闪烁,如同在黑夜中寻找出路。而那微弱的灯火,却无需等到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萤火虫和灯花,描绘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命运。萤火虫虽然在夜晚闪烁,但它们的光亮并不持久,很快就会消失。而那些被点燃的灯花,虽然在燃烧时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但却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为人们提供光明
【注释】 高荷:高大的荷花。 倾泻:倾倒。 低荷:矮小的荷花。 聚雨:积水。 滂沱:大雨倾盆而下的样子。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耳朵原本就非常清亮,但面对荷叶上的水珠,却无法分辨出它们的形状和质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荷叶的观察,抒发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全诗以荷叶为题,通过对荷叶在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思考
【注释】 其四:第四首诗。分坐具,指将蒲草编成的席子和用具平分给战士们坐卧。贮瀑(zhù pu)入军持,把瀑布的水贮于竹筒中以供战士饮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行军途中,为士兵们制作席子的情景。 第一句“割蒲分坐具”,是说将蒲草割下编成席子,平分给战士们坐卧,这是行军途中的临时措施。“割蒲”二字写出了当时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连蒲草都难以保全的悲惨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士兵的同情之情
【注释】 ①岸柳:河岸上的杨柳。丝丝:柳条柔细貌。青尚浅:春天还不太深。 ②春归吴苑:春天回到了美丽的吴苑(今南京玄武湖)。 ③“缭垣”句:指围墙环绕,花屏相隔,显得幽静。爱翠深红远:喜欢那深深的绿和艳红的花朵。 ④“瞥地”三句:燕子忽地飞来,不知从哪儿来的。小乌:燕子。衣新剪:燕子的羽毛刚剪过。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想象自己像嫩芹般娇小,燕儿还未离开泥土,水面上不时溅起水花。 【赏析】
好女儿·恨结眉峰 恨结眉峰。两抹青浓。不忄欠人、昨夜曾中酒,甚小蛮绿困,太真红醉,肯嫁东风。 词的上阙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风中的美丽形象,她眉心紧锁,面带忧愁。昨晚饮酒过多,使她显得有些疲惫。她与小蛮一样,绿妆未卸就已经疲倦,而与太真贵妃相比,她的醉态更加浓烈。这里的“东风”不仅是指自然风向,还隐含了对她命运的无奈和无力感。 游丝堕蕊,尽日□逐飞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本题共四句,要求学生逐句进行翻译赏析即可。注意“可人”“珠泪斑斑”等重点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答案】 译文: 云头灰冷,金瓶熏透茜罗衫。 可人犹带,紫陌青门,珠泪斑斑。 自恨移根无宿土,红姿减、绿意阑珊。 有谁知我,花明眼暗,如雾中看。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首句起笔即点出时令,以云头灰冷写秋日的凄凉;以金彝熏透茜罗衫写女子的哀伤之情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青鸾私语告别的场景,以及她在海棠花下独自欣赏晚景的心情。接着,诗中提到了一年一度青楼曲的梦,以及香浅被池寒的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西风和残雨中长安城的感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钗云垂耳未胜冠 - 描述的是女子头上的发饰,象征着青春的美丽和纯真。 2. 私语别青鸾 - 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暗示着离别时的柔情蜜意。 3. 露帐银床 - 露帐是露天的帐篷
【译文】 很久以来想要摆脱尘世的羁绊,但还没有找到辟谷的方法。 在山中自由自在地游历一番,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 鸥鸟和鹭鸶也懂得几时归,深入水草丛生的沼泽。 躺在船上随流而下,我还不如渔翁悠闲自在。 【注释】 1. 久欲脱尘网:长久以来想要脱离尘世的束缚。尘网,代指人世间的纷扰。 2. 未有辟谷方:没有找到辟谷的方法。辟谷,一种通过不食五谷来修炼身心的修行方式。 3. 释然山中游
注释: 风雨不出户:风雨不进家门。 儿孙共读书:子女和子孙一起读书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家人一起在风雨天闭门不出,共读诗书的情景。风雨天气本应是外出活动的好机会,但是作者选择了在家中读书,这体现了其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尽心尽力的为家庭服务。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
【注释】 闲居十咏:闲居无事,作者在诗中提到的“闲”有二解。一种是指作者闲居在家,另一种是说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心境十分闲适。此诗即是作者闲居时写的一组十首诗歌。 修修:竹枝词中的常用语,表示竹子长得茂盛,枝叶葱茏。 绿覆墙:竹叶青翠,密布在围墙之上。 书门外亦阴凉:指读书之处也有树荫可避暑。 道人清福不肯受:道人是道教中修炼成仙的人,他们追求的是长生不老
注释: 闲居十咏:闲着的时候写的十首诗。 风挟浓云起炮车:风挟带着浓浓的乌云,像炮车一样滚动。 捎窗雨脚乱如麻:雨水沿着窗户的缝隙飘落,像乱麻一般。 山中茆屋应安稳:在山中的茅屋里一定很安静。 不向溪声送落花:不要随着溪水的流淌而送走花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生活的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第一句“风挟浓云起炮车”,描绘了一幅风卷云涌的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首小诗写诗人闲居无事,心情舒畅时,就到屋边观赏风景,看山人下棋,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鸟雀喧秋未肯栖”意思是:鸟儿在喧闹着秋天的到来,它们却不肯栖息下来。“狂风吹树影离披”意思是:狂风吹过,树叶随风飘舞,树影也变得零散稀疏了。“屋边尚有斜阳在
【注释】闲居十咏:即《闲居杂题》十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所作。茶瓯纱帽惯迎宾,意思是说诗人喜欢用纱帽和茶盏招待客人,表示对宾客的欢迎。不是诗人即道人,意思是说诗人并不是诗人而是道士,这是自嘲之词。细雨斜风君莫出,意思是说诗人劝朋友不要出门,因为外面在下着小雨刮着斜风,路上会非常危险的。绿云门外有红尘,意思是说外面有尘土飞扬的大道,但诗人却说那是“绿云”,暗示外面是一片绿色,没有尘嚣。赏析
【注释】闲居:悠闲的居住;十咏:诗篇中的第十篇。 京洛:今洛阳,古称京师、洛邑。承平:太平盛世。 绮罗:指华丽的丝绸和丝织品。 饮罢:饮酒后。 游骑:巡逻的骑兵。 中:正中间。 【赏析】此诗是诗人隐居期间所写十首诗的第九首。前两句描写诗人闲居时的情景,以珠帘玉栅、绮罗丛等物象为衬,烘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后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景,诗人在饮酒之后,归来时看到庭院中明月当空
【注释】 圩田:水退后露出的田地。平没石田枯:指水稻长不出,田里全是石头。 秋暑:秋季的酷热。 六月:即农历六月。 曾记得:记得过去的事情。 步行:步行过西湖。 【赏析】 这是一首回忆杭州西湖风光的七律。诗人从自己对西湖的熟悉和记忆入手,由物及人,由实入虚,将记忆中的西湖描绘在读者面前。 开头两句是说现在的杭湖平原上没有水田了,只有裸露的石头;而那片被水淹没的农田却像蒸笼般地热气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