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卞南仲,别我何匆匆。
家有六男儿,乃与不死同。
阿祥更颖出,亹亹有父风。
翰墨既潇洒,文字犹研穷。
西园盖常飞,北海樽屡空。
霜寒濑水浅,蛟龙若为容。
我将归西湖,春风入修筇。
期子梅花下,一酹孤山翁。

和卞仲祥

吾友卞南仲,别我何匆匆。

家有六男儿,乃与不死同。

阿祥更颖出,亹亹有父风。

翰墨既潇洒,文字犹研穷。

西园盖常飞,北海樽屡空。

霜寒濑水浅,蛟龙若为容。

我将归西湖,春风入修筇。

期子梅花下,一酹孤山翁。

赏析:

1. “吾友卞南仲” - 表达深厚友情

  • 情感深度:诗人用“吾友”二字表达了对朋友的亲切感和深厚的情谊。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文人之间常有深厚的友情,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情感是常见的方式。
  • 艺术效果:使用“南仲”这样的尊称,显示了对卞仲祥的特殊敬意和珍视。

2. “别我何匆匆” - 表达别离之快

  • 时间紧迫:通过“匆匆”一词,传达了朋友离别时匆忙、急促的情感。
  • 情感体验:这反映了诗人对这段友情即将结束时的不舍和忧虑。
  • 艺术手法:简洁而有力的词汇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3. “家有六男儿” - 家庭情况的描述

  • 家族规模:提到“六男儿”,暗示了家族人口较多,可能反映了家庭经济或社会地位。
  • 性别平衡:在传统观念中,描述家庭中男性多于女性可能是为了展示家族的繁荣和强大。
  • 社会背景:这样的家庭结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

4. “乃与不死同” - 寓意生命长久

  • 象征意义:将人比作“不死”,是一种对生命力旺盛的赞美,也可能意味着朋友间关系的牢不可破。
  •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死”常用来形容精神不朽,生命力旺盛。
  • 情感寄托:这种表述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生命长青的美好愿望。

5. “阿祥更颖出” - 突出个人才能

  • 才华突出:通过“更颖出”强调了卞祥的聪明才智,突出了他的独特性格和才能。
  • 个性展现:这是对卞祥个人特质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其未来潜力的一种期待。
  • 艺术效果: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6. “亹亹有父风” - 形容才华与气质

  • 气质相投:使用“父风”一词,不仅指才能,还隐含了气质上的相似性,表明两人在气质上非常匹配。
  • 文化认同:在中国文学中,“父风”通常指的是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这里用来描述卞祥,体现了诗人对卞氏家族的尊重和认可。
  • 艺术表现:“亹亹”一词描绘了卞祥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7. “翰墨既潇洒” - 描写书法和文学

  • 艺术造诣:这里的“潇洒”形容书法飘逸自如,显示出卞氏家族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和成就。
  • 文化传承:书法和文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描写这些艺术形式,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
  • 艺术效果:“翰墨”一词不仅指代书法,还暗示了文学创作,展现了卞氏家族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探索。

8. “文字犹研穷” - 强调学问的钻研

  • 学问追求:通过“犹研穷”表达了卞氏家族对学问深入研究的态度和精神。
  • 文化价值:在古代中国,学问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我。
  • 艺术表达:“研穷”一词描绘了一幅学者勤奋钻研、永不满足的画面,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9. “西园盖常飞” - 描写自然景象

  • 季节特色:使用了“飞”字来形容秋天的落叶,传达了一种轻盈飘落的自然景象。
  • 生态和谐:秋天是自然界中万物成熟的季节,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和谐。
  • 艺术表现:“盖”字的使用增加了一种拟人化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落叶随风起舞的优雅画面。

10. “北海樽屡空” - 描述孤独与思念

  • 情感寄托:通过“北海樽屡空”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之感。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饮酒常常被视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送别时,酒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 艺术效果:“屡空”一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累积,使得诗句更加深情且具有穿透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