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山,胸次尘土积。
老来志益壮,清游等畴昔。
钟山草堂古,每恨身微翮。
况是佳丽地,牛马风不隔。
遑遑问征路,冉冉供吏役。
渊明田可秫,肯为五斗易。
石桥跨淮水,岐路由此析。
俗驾何时回,为尔谢松菊。
乙巳岁三月为溧阳校官上府经乌刹桥和陶渊明韵
一日不见山,胸次尘土积。
老来志益壮,清游等畴昔。
钟山草堂古,每恨身微翮。
况是佳丽地,牛马风不隔。
遑遑问征路,冉冉供吏役。
渊明田可秫,肯为五斗易。
石桥跨淮水,岐路由此析。
俗驾何时回,为尔谢松菊。
注释:
- 一日不见山,胸次尘土积:意思是说,一天不看见山,心中的尘埃就会积聚起来。
- 老来志益壮,清游等畴昔:年老了,志向变得更加坚定,像以前一样享受清闲的游乐。
- 钟山草堂古,每恨身微翮(hé):钟山草堂很古老,但因为自己地位不高,总是感到遗憾。
- 况是佳丽地,牛马风不隔:更何况这里是个美丽的地方,连牛和马都能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奔跑。
- 遑遑问征路,冉冉供吏役:我急忙询问征路,慢慢供职于官府。
- 渊明田可秫(shú),肯为五斗易:陶渊明种田可以收获秫米,他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改变志节。
- 石桥跨淮水,岐路由此析:石头桥横跨在淮水之上,从这里开始有岔路分开。
- 俗驾何时回,为尔谢松菊:世俗的车驾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呢?请你替我感谢那些松树和菊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溧阳担任校官时所作的一首七言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