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恐是靖庐公,手擘崔嵬栋此宫。
拔地三三屏特起,藏天六六洞潜通。
渊明山气忘言外,太白秋声静坐中。
一洗丹玄童子眼,待看鸾鹤下晴空。
这首诗是一首题观妙轩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观妙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前身恐是靖庐公,手擘崔嵬栋此宫。”描述了观妙轩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这里的“靖庐公”指的是古代的一位名臣,而“崔嵬栋此宫”则形容这座楼宇高大雄伟,如同一座宫殿。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观妙轩历史底蕴的赞美之情。
诗的后两句“拔地三三屏特起,藏天六六洞潜通。”进一步描绘了观妙轩的建筑特点。这里的“拔地三三屏”指的是观妙轩四周的高墙,它们拔地而起,如同三座屏风一般高耸。而“藏天六六洞潜通”则形容观妙轩内部有六个隐蔽的通道,仿佛是天宫一般神秘。这两句话展现了观妙轩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诗的第三句“渊明山气忘言外,太白秋声静坐中。”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名字,分别代表着他们的文化成就。这里的“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山水田园的气息;而“太白”则是指李白,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质。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对这两位文人作品的欣赏,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的第四句“一洗丹玄童子眼,待看鸾鹤下晴空。”则是诗人对观妙轩美景的期待和向往。这里的“丹玄童子”指的是道士,他们常常修炼于山林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鸾鹤”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祝愿。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美景中修身养性,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观妙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