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春仲夜廿六,怪事可无诗史书。
星斗横陈九霄上,风雷鼎沸一更馀。
雹声击瓦疑皆碎,电影穿帷恍似虚。
明日麦摧桃李仆,更惊无叶剩园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岱所作的《夜大雷雨雹》一诗,全诗如下:

甲申春仲夜廿六,怪事可无诗史书。

星斗横陈九霄上,风雷鼎沸一更余。

雹声击瓦疑皆碎,电影穿帷恍似虚。

明日麦摧桃李仆,更惊无叶剩园蔬。

注释:

甲申:年号,指崇祯十一年(1638年)。

春仲:春季的中间。

二十有六:指农历二月十六日。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

电影:像影子一样透过帷幕映在墙上。

无叶剩园蔬:没有叶子剩下的菜。这里比喻春天里植物生长得旺盛而茂盛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仲夜中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农作物受损的情况。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甲申春仲夜廿六”开篇,点明了时间是在春仲的某个夜晚,具体是农历二月十六日夜。这样的开头既符合题目中的“夜大雷雨雹”,也为后续的内容奠定了时间和背景。

诗人以“怪事可无诗史书”一句,表达了对于这种罕见自然现象的惊奇之情。这里的“怪事”指的是春仲之夜突遇大雨、雷电交加的现象,而“可无诗史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罕见自然现象的感慨和思考。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描述,也是对后文的铺垫。

随后,诗人以“星斗横陈九霄上,风雷鼎沸一更余”两句,描绘了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星斗”指的是繁星点点,与“风雷”相呼应;而“横陈九宵上”则形象地描绘了雷电纵横交错的景象。同时,“风雷鼎沸一更余”则进一步强调了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雷鸣电闪的世界中。

诗人以“雹声击瓦疑皆碎,电影穿帷恍似虚”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这场春仲夜中的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的景象。这里的“雹声”指的是冰雹落地的声音,而“击瓦疑皆碎、电影穿帷恍似虚”则形象地描绘了冰雹砸在瓦上的声音如同破碎般尖锐,透过帷幕映在墙上的影子也仿佛虚幻一般。这两句既展现了冰雹的强大威力,又体现了诗人对于这场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诗人以“明日麦摧桃李仆,更惊无叶剩园蔬”两句结束全文。这里的“明日”指的是第二天,而“麦摧桃李仆、更惊无叶剩园蔬”则表达了由于春仲夜中的暴雨导致小麦被摧毁,桃树、李树被连根拔起,园中的蔬菜也被破坏殆尽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春仲夜里这场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的自然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仲夜中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的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生命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这场自然灾害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