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立秋》。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译文:
立秋时节,暑气似乎已经消散,仿佛听到了天庭颁布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人们欢欣鼓舞,期待凉爽的到来。虽然梧桐尚未落叶,但蟋蟀已经开始吟唱。初夜的银河在牛郎织女星旁流淌,清晨红日的尾巴与觜宿之星相会。朝廷想要寻找玄真子,他在蟹舍和渔蓑中度过烟雨蒙蒙的日子。
2. 注释:
-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暑赦如闻降德音:仿佛听到了天庭颁布的恩赐,即暑气已消,带来清凉。
- 一凉欢喜万人心:一阵凉风吹来,人们感到高兴。
- 虽: 表示转折,虽然。
- 未便:不便利。
- 梧桐落:指树木因秋风而落叶。
- 终是:最终。
- 相将:相伴着,一起。
- 蟋蟀吟:蟋蟀开始鸣叫。
- 初夜:夜晚刚开始的时候。
- 银河:银河,即天上的银河,古人认为它连接着牛郎织女的家。
- 诘朝:早晨。
- 红日尾觜参:红色的太阳挂在天空,觜参二宿相连。觜是二十八宿之一,参是四象之一。
- 玄真子: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的人。
- 蟹舍渔蓑:指简陋的居所,可能是作者自己的住所。
- 烟雨深:形容环境潮湿、烟雾弥漫。
3.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立秋时节自然景象以及人们感受的诗歌。首句“暑赦如闻降德音”,用“降德音”来暗示暑气的消散,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秋天的期待和喜悦。接着第二句“一凉欢喜万人心”,直接表达了立秋之后人们的心情变化,由炎热转为凉爽时的愉悦心情。第三句“虽然未便梧桐落”,虽然还没有到梧桐叶子落下的季节,但蟋蟀的鸣叫已经开始,预示了季节转换的微妙时刻。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天文景象来进一步衬托秋天的氛围。“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描述了夜空中银河横贯牛郎星和织女星,清晨太阳与觜参二宿相连的景象,这些自然景观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
最后两句“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展现了诗人自己隐居的生活方式和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通过对立秋这一节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