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奇蚌,产珠红晶荧。
天鹅腹中物,万仞翔冥冥。
此贪孰能致,俊鹰海东青。
钩戟为爪喙,利刀以为翎。
采之肃慎氏,扶桑隔沧溟。
无厌耶律家,苛取不暂停。
中夏得此珠,艳饰生芳馨。
辽人贸此珠,易宝衔□軿。
东夷此为恨,耻罍嗟罄瓶。
渡兵鸭绿水,犁扫黄龙庭。
夹山一以灭,河朔无锁扃。
幽燕及淮江,赤地战血腥。
徒以一珠故,百亿殃生灵。
两国失宗社,万乘栖囚囹。
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
徒以一珠故,天地生虫螟。
此事有本原,獾郎柄熙宁。
力行商君法,诡勒燕然铭。
延致众奸鬼,坏败先朝廷。
焉得致渠魁,轘裂具五刑。
钟山有遗瘗,漾之江中泠。
我作北珠怨,哀歌谁忍听。

以下是这首诗《北珠怨》的逐句翻译、注释、赏析:

  1. 诗句原文
  • 北方有奇蚌,产珠红晶荧。
  • 天鹅腹中物,万仞翔冥冥。
  • 此贪孰能致,俊鹰海东青。
  • 钩戟为爪喙,利刀以为翎。
  • 采之肃慎氏,扶桑隔沧溟。
  • 无厌耶律家,苛取不暂停。
  • 中夏得此珠,艳饰生芳馨。
  • 辽人贸此珠,易宝衔 軿。
  • 东夷此为恨,耻罍嗟罄瓶。
  • 渡兵鸭绿水,犁扫黄龙庭。
  • 夹山一以灭,河朔无锁扃。
  • 幽燕及淮江,赤地战血腥。
  • 徒以一珠故,百亿殃生灵。
  • 两国失宗社,万乘栖囚囹。
  • 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
  • 徒以一珠故,天地生虫螟。
  • 此事有本原,獾郎柄熙宁。
  • 力行商君法,诡勒燕然铭。
  • 延致众奸鬼,坏败先朝廷。
  • 焉得致渠魁,轘裂具五刑。
  • 钟山有遗瘗,漾之江中泠。
  • 我作北珠怨,哀歌谁忍听。
  1. 译文解释
  • 北方有奇蚌,产珠红晶荧。描述北方有一种奇特的蚌,其产出的珍珠光彩夺目。
  • 天鹅腹中物,万仞翔冥冥。比喻这种珍贵的蚌产下珍珠后,如同天鹅的腹部中的宝物,高不可攀且神秘莫测。
  • 此贪孰能致,俊鹰海东青。指出了这种贪婪的人或势力难以得到,就如同雄鹰难以捕捉到海东青这样的珍禽。
  • 钩戟为爪喙,利刀以为翎。用钩戟和利刀形容获取这颗珠子的艰难,象征着获取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 采之肃慎氏,扶桑隔沧溟。描述了这颗珠子的来源,是来自遥远的肃慎氏手中,距离中原非常遥远。
  • 无厌耶律家,苛取不暂停。指出了贪婪的耶律家族无止境地索取,对这种珍稀之物的欲望无法满足。
  • 中夏得此珠,艳饰生芳馨。表达了中国境内得到这颗珍珠后,其美丽和价值被充分展现。
  • 辽人贸此珠,易宝衔 軿。描绘了辽国通过贸易得到这颗珍珠,将其作为珍宝带回。
  • 东夷此为恨,耻罍嗟罄瓶。表达了东夷对失去这颗珍珠的遗憾,他们因为失去了如此宝贵的财富而感到羞愧。
  • 渡兵鸭绿水,犁扫黄龙庭。描写了军队渡过鸭绿江,在黄龙府进行大规模的征战。
  • 夹山一以灭,河朔无锁扃。描述了夹山一带因战争而被彻底摧毁,而黄河以北地区则没有坚固的防御。
  • 幽燕及淮江,赤地战血腥。表明了战争导致的不仅是物理上的破坏,还有精神上的创伤和恐惧。
  • 徒以一珠故,百亿殃生灵。指出了由于这颗珍珠而导致了大量无辜生命的丧失。
  • 两国失宗社,万乘栖囚囹。反映了战争给两个国家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 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警惕外来的诱惑。
  • 徒以一珠故,天地生虫螟。说明了这种贪婪和掠夺行为对自然界的破坏,引发了生态失衡。
  • 此事有本原,獾郎柄熙宁。提出了对这种贪婪行为的反思,指出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 力行商君法,诡勒燕然铭。批评了商鞅变法中的某些做法,以及燕然铭的虚伪。
  • 延致众奸鬼,坏败先朝廷。揭示了一些权贵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败坏了朝政。
  • 焉得致渠魁,轘裂具五刑。表达了对于这些罪行的坚决打击和惩罚的决心。
  • 钟山有遗瘗,漾之江中泠。描述了这块遗失的宝石被找到时的情景,以及它最终落入诗人手中的经历。
  • 我作北珠怨,哀歌谁忍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贪婪行径的悲愤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1. 注释
  • 北方有奇蚌:指中国北方的一种珍贵蚌类。
  • 产珠红晶荧:珍珠的颜色鲜艳,犹如红宝石般发光。
  • 天鹅腹中物:比喻这颗珍珠如同天鹅体内的宝物一样珍贵难得。
  • 万仞翔冥冥:形容珍珠的体积庞大,仿佛能飞翔于天空之中。
  • 此贪孰能致:表示这种贪婪的人或势力难以得到。
  • 俊鹰海东青:象征力量强大,难以捕获的对象。
  • 钩戟为爪喙:形容获取这种珍珠的工具或方法非常困难。
  • 利刀以为翎:用锋利的刀作为装饰品,象征着获取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 肃慎氏: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此处代指拥有这种珍珠的民族。
  • 扶桑隔沧溟: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神木名,这里用来象征远方的国家,而沧溟则是大海,两者相隔遥远。
  • 耶律家:指辽国的贵族或统治者。
  • 殷无厌:形容贪婪到没有限度的程度。
  • 曷可久居停:意为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此地。
  • 旅獒戒异物:旅獒指的是牧羊犬,常用于看守羊群,这里用来比喻道德规范的作用。
  • 商君法:指商鞅变法中的一些政策或措施,可能含有贬义。
  • 燕然铭:古代的一种刻石记功的习俗,这里用来比喻虚假的承诺或记录。
  • 勾肆奸小人之党:指勾结小人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
  • 竭天下生灵以逞欲:耗尽天下生灵以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
  • 两京陷贼区:历史上两次沦陷于外敌之地的地区,这里可能暗指金朝统治下的北京(今北京市)和南京(今南京市)。
  • 亿兆涂炭:形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百川奔东夷:各种河流都向东方流去,暗示了东夷地区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其背后的原因和代价。
  • 一珠故:指一颗珍珠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和损失。
  • 百亿殃生灵:形容因为一颗珍珠而使无数的生命遭受灾难。
  • 两国失宗社:两个国家因此丧失了政权和尊严。
  • 万乘栖囚囹:帝王的马车停在牢房里,象征着国家的动荡和不安。
  • 旅獒戒异物:警告人们不要贪图外来之物,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稳定。
  • 力行商君法:实行商鞅变法的某些严厉政策。
  • 诡勒燕然铭:指表面上刻写某种内容,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欺骗或谎言的行为。
  • 焉得致渠魁:如何能够抓住并杀死这个首领或关键人物?
  • 轘裂具五刑:将这个人斩首并肢解示众。
  • 钟山有遗瘗:在钟山发现了这个遗失的宝石的埋葬地点。
  • 漾之江中泠:把这块宝石放在清澈的江水中让它慢慢冷却下来。
  • 我作北珠怨:表达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悲愤和不满。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珍珠及其产地的描述,引出了一系列关于贪婪、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隐喻和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
  • 诗的结构清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珍珠产地和特性的描写;第二部分是对贪婪行为的描述和批判;第三部分是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反映。每部分之间都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共同构成了一首深刻的社会寓言诗。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如将珍珠比作天鹅体内的宝物,寓意着珍贵和难得;又如将贪婪者比作鹰隼和燕然铭等形象化的事物,揭示了他们狡猾和虚伪的本质。
  •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讽刺手法,如将和平安宁的自然景象与战争、动乱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和有力。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讽刺性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 这首诗不仅艺术表现手法精湛,而且思想内涵深刻,是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通过对珍珠这一物品的赞美和诅咒,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