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上南山,垂近四十载。
山中花瓢翁,尚与山俱在。
据高瞰人世,昔田今为海。
道傍魏公亭,柱化础亦败。
【注释】
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南。
垂近四十载:已经过了将近四十年。
尚与山俱在:仍然和山在一起。
据高瞰人世:站在高处俯瞰人间世事。
昔田今为海:以前的田地变成海洋了。
魏公亭:指唐代宰相、著名书法家魏征的故居“钓台”。
柱化础亦败:柱子化为石头,地基也坏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诗坛上一位颇具才情的作家,他的诗多抒写身世之感,风格浓丽奇峭,富有时代色彩。此诗是《上南行十二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前四句,诗人直叙自己的感受。开头“我不上南山”,意谓自己不愿去游历名山大川。“垂近四十载”一句表明这种愿望已实现,时间已有四十多年了。中间两句写自己虽然上了南山,但所见所感仍与以前一样,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后两句写自己虽然登上高高的山峰,但俯视人间,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田今为海”,昔日的田地如今成了汪洋大海;“柱化础亦败”,曾经坚固的屋柱也变成了废墟。诗人通过这些变化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诗的前六句是全篇的骨架,也是全诗的核心。它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深刻感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历史的兴衰进行了对比,从而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以及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深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