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南山边,更作三里程。
十里旧榷界,双桥酒有声。
身老友朋尽,事殊时代更。
茅店迷处所,饮徒眠九京。
【注释】
南行十二首: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
更作三里程:更远的地方还有三里路那么长。
十里旧榷(què)界:榷,专卖。旧榷是古代一种税收制度,指过去征收酒类专卖税的地区。
双桥:即“东城桥”。位于今陕西凤翔东南,汉宣帝时为防匈奴入侵而修建。
饮徒眠九京:九京,指长安城。这里指在长安城外饮酒休息的人。
白话译文:
七里南山边,更作三里程。
十里旧榷界,双桥酒有声。
身老友朋尽,事殊时代更。
茅店迷处所,饮徒眠九京。
赏析:
《上南行十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十篇。这些诗作以描写旅途所见、所感为主,表达了对当时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其中,第一篇写于安史之乱前,第二篇写于安史之乱时,其他各篇则写于战争之后。全诗风格沉郁悲壮,情感真挚深沉。
此诗开篇即点出行程之遥,“七里南山边,更作三里程。”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在描绘路途遥远,但实际上,这里的“七里”和“三里程”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形容诗人行进的速度之慢。这种速度之慢,既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的实际情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诗人笔锋一转,转向了对当地风景的描述。“十里旧榷界,双桥酒有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诗人终于看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双桥镇。这里的“旧榷界”指的是以前征收酒类专卖税的地区,而“酒有声”则形象地描绘了小镇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场景。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个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美好的景色并不能让诗人忘却自己的困境和痛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继续前行着。“身老友朋尽,事殊时代更。”诗人感叹道,自己年纪已大,朋友也都离去了,而自己所经历的时代也已经不同了。这里的“身老”和“友朋尽”分别代表了诗人的身体衰老和人际关系的疏远,而“事殊时代更”则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改变。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于战争的痛惜和无奈。
除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外,诗人还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绘。“茅店迷处所,饮徒眠九京。”在这首诗中,诗人特别提到了一家小旅馆和一群正在酣睡的士兵。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也反映出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
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战乱时期的生活画卷。它既有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感激,也有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痛苦的反思与哀叹。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之一,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