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
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
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
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
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
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
【注释】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金朝末期的文人余元来拜祭孔子祖庭,指元遗山。
高垣门:孔子庙的正门。
云是鲁城基:孔子的故乡,鲁国的都城。
浮浮化荆榛:孔庙被野草覆盖。
孔庙存威仪:孔子的威严仍然存在。
奎门出浩荡:奎星门前宽阔明亮。
杏坛历逶迤:孔子讲学的场地。
形仆影即随:孔子的形像跟随他的影子。
人间此天阙:人间有此神圣的殿堂。
诗书寿老壁:孔子的《诗经》和《尚书》在墙上。
孙子绵遗规:孙子兵法是孔子留下的兵法。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光明的太阳永远存在,孔子的思想将永垂不朽。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孔子庙的壮丽景象,以及孔子的历史地位。
第一句:“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元遗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来到孔庙拜祖,表示对孔子的敬仰。
第二句:“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孔庙的大门有十一间,这是用鲁国城墙堆砌起来的。这里强调了孔庙建筑的宏伟。
第三、四句:“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孔子庙被野草覆盖,但它仍然保持着孔子的威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庙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作者又描绘了孔庙周围的环境。“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孔子讲学的地方叫做杏坛,它位于孔庙的前方。这里的“浩荡”和“逶迤”分别形容孔庙的宽阔和曲折,进一步突出了孔庙的规模之大。
作者转向描述孔庙内的历史遗迹。“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孔子是古代帝王的楷模,他的形像伴随着影子而出现。这表明孔子的地位无人能敌。
作者描述了孔子庙的墙壁上悬挂着《诗经》和《尚书》。“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这些书籍就像人间仙境一样令人向往,但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们,无法真正进入其中。这表达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再次赞美了孔子的精神遗产。“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孔子的诗歌和《史记》等著作在墙上流传至今,孙子兵法也是孔子留给后人的重要兵法。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孔子庙的美丽和庄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