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桥卸淮舸,淖涂历蓁芜。
翠峄倚天末,仿佛东南隅。
薄暮曲纪城,三清敞仙居。
平原积磥砢,灵河鸣泉珠。
小径斗折上,行与狐兔俱。
循崖索斯篆,恍惚东封书。
丛巅集莲瓣,岩岩瞰青徐。
正途尽茅塞,正尔宜羊车。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
南门肃孟庙,冠袂先抠趋。
气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
盥既觌慈靖,择师谁复如。
【注释】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即拜谒金氏宗庙。遗山,指金代遗山先生张养浩,字希孟,号遗山,山东济南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散文家。
鲁桥:在山东省曲阜市西南,有孔庙。淮舸:指大船。淖涂(nào dū):湖泽。蓁芜:草木丛生。
翠峄(yì):山名。倚天末:靠在天的尽头。东南隅:东南方向的一角。薄暮:傍晚时分。曲纪城:地名,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三清:道教中的最高神。敞仙居:敞开的仙居,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平原:指曲阜附近平原地区。积磥砢(lěi kuò):形容多石。灵河:指洙水,流经曲阜。鸣泉珠:指泉水清澈如珠。斗折:曲折而陡。行与狐兔俱:和狐狸、兔子一同行进。
循崖索:沿着山崖寻找。斯篆:这种文字。东封书:东周的封国文书。
丛巅:山顶。集莲瓣:像莲花一样聚集在一起。岩岩:高耸的样子。瞰青徐:远望青色山脉。青徐:指泰山。
正途:正确的道路。尽:穷尽。茅塞:堵塞,这里指路不通。正尔:正当这样。宜羊车:适宜乘坐羊车。
蚌珍不蔽美:比喻珍珠虽贵重却不掩其美。岧峣(tiáo yáo):高大貌。到枌(fén)榆:到达榆树村。枌榆: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北,为古时鲁国的边邑,故称。
南门:曲阜城南门。肃孟:孔子名仲舒,谥曰思孟。孟庙:孔子庙。冠袂:古代官员戴礼帽,所以用“冠”和“袂”,泛指衣冠。先抠趋:先进去参拜。
气大夙有配:气魄宏大早就得到匹配。邾少不必都:邾国小,不必都建都。
盥既觌(dí)慈靖:盥洗完毕见到慈靖。慈靖:孔子的弟子宰予,字子我,以孝顺闻名于世。择师谁复如:选择老师还有谁像他?
【赏析】
此诗是金遗山拜谒孔子庙所作的十首纪行诗之一,共十篇,每首五言绝句一首,内容主要是作者沿途所见景色及其感想。
第一首写诗人来到曲阜后的第一印象:从鲁桥卸下了船只,来到沼泽地带,经过一片草木杂生的荒地。接着又到了翠峰之下,仿佛看到了东南角上的一座山峰。然后,夜幕降临,诗人在曲阜城下住宿,看到那里的三清殿敞开着仙居的大门。第二天早晨,诗人沿着崎岖不平的小道继续前行,发现前面竟有一群鹿跟着走;顺着山崖寻找,又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文字;最后登上高峰,发现那里有一棵巨大的松树矗立在那里,仰望着远处的泰山。
第二首是说,当诗人到达曲阜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孔子的庙宇——孟庙。诗人先到庙里参拜了一番。
第三首说,诗人离开孟庙后,就来到了曲阜城的郊外。在这里,诗人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草树木。
第四首写诗人在曲阜城郊行走时所看到的美景。诗人看到,这里有一块巨石上长满了苔藓,石头很高,可以俯瞰到青州的山水。
第五首写诗人离开曲阜城郊后所见到的美景。诗人看到,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流淌在平原上,河水像珠宝一样闪烁。
第六首描述诗人离开曲阜后所看到的美景。诗人看到,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它与野兽一起在山谷之间穿行,最后走到了一座高山前。
第七首是说,当诗人离开那座高山后所见到的美景。诗人看到,这座山上有很多莲花,它们聚集在一处,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第八首写诗人离开那座大山后所见到的美景。诗人看到,这座山很高,上面有很多岩石,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小山包。
第九首是说,当诗人离开那片高地后所见到的美景。诗人看到,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中有一棵巨大的松树,它的枝干非常粗壮。
第十首是说,当诗人离开那片高地后所见到的美景。诗人看到,在树林的深处,有一棵高大的柏树矗立在那里。
这首诗是金遗山对孔子庙的一次参观过程的描写。从开始到结束,诗人一路走来,一路欣赏,一路感叹,一路感慨。这些诗句都是用五言绝句写成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