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潍阳过十载,天涯历遍西戎。归来燕国住仙宫。立言明祖教,演法继师踪。
天意如何非易测,人情到了难穷。予心本自爱疏慵。却教居海北,未许过山东。
【注释】
一别潍阳过十载:潍阳县,在今山东潍坊市境内,唐时为北海郡。
西戎:指吐蕃。
燕国:指幽州(今北京市)。
仙宫:指幽州城,这里借指幽州城北的蓟县,是汉高祖刘邦起兵建都之地。
立言明祖教,演法继师踪:指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为太子后,以开明的政治,使唐朝强盛起来。
天意如何非易测:指天命难测。
人情到了难穷:指人间事难测。
疏慵:懒散。
海北:指渤海以北。
山东:泛指黄河以东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归隐之作。诗中说:“一别潍阳过十载”,说明作者离开幽州(今北京)已有十年时间,这十年中他经历了许多事情,有喜有悲,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说还是“天涯历遍西戎”。所谓“西戎”指的是吐蕃等少数民族,当时吐蕃正进犯幽州城,作者不得不逃离家园。“归来燕国住仙宫”,说明作者回到幽州后,就隐居于燕国城的仙宫之中。“立言明祖教,演法继师踪”两句,是说自己能立身处世,全凭唐太宗李世民的“明祖教”,而自己也像唐太宗那样,“演法继师踪”。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实际上却是在表白自己对唐太宗李世民崇敬、景仰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要效法唐太宗李世民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
“天意如何非易测,人情到了难穷。”这两句是作者对“天意”与“人情”的议论。“天意”与“人情”是相对的,前者指命运,后者指人世间的事理。“天意如何非易测”,是说天命难以预测,因为人世间的事理往往难以预测。“人情到了难穷”,是说人世间的事理往往无穷无尽。作者用这两种说法来说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予心本自爱疏慵。”是说自己内心本来很喜爱疏淡闲散。“却教居海北,未许过山东。”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很喜爱疏淡闲散,但朝廷却不允许他在幽州城外住,因为他是北方人。“未许过山东”中的“山东”指中原地区,也就是长安所在地。这里作者说自己虽然住在幽州城外的仙宫中,但却不能回中原去。这两句表面上是对朝廷的一种抱怨,实际上是表达自己虽身在幽州,但心系中原,怀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