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西山深有益,等闲人事稀逢。终朝饭饱恣疏慵。养成清静体,化出主人公。
三十年来都乱觅,如今认证真容。狂情灭尽法皆空。本来无一事,刚恁费千功。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静坐西山深有益”:在西山静静地坐着,这有助于修养身心。
- 注释: 西山通常被认为有清静、幽远的特质,此处表示通过静坐能带来精神上的益处。
- “等闲人事稀逢”:平常的琐事很少遇到。
- 注释: “等闲”在这里指不值一提的小事,“稀逢”则表示难得遇到。
- “终朝饭饱恣疏慵”:整天吃饱后,便放松地休息。
- 注释: “终朝”指一整天,“饭饱”意味着吃得很饱,“恣疏慵”则是放纵自己懒散。
- “养成清静体,化出主人公”: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能够培养出一颗清净和宁静的心灵,从而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主角)。
- 注释: “养成”是指培养或形成某种品质或状态,“清静体”指的是心灵的平和与清净,“化出主人公”意味着最终达到一种从容自在的境界。
- “三十年来都乱觅”: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一直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 注释: “乱觅”表示无休止地寻求,强调了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 “如今认证真容”:现在我已经认清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 注释: “认证”指的是确认或发现,“真容”即真实的面貌或自我。
- “狂情灭尽法皆空”:所有的狂热之情都已消失,所有的外在法则也变得空洞无力。
- 注释: “灭尽”表示完全消失或消除,“法皆空”则是佛教中的一句教义,意指一切佛法都是空性的,没有实体存在。
- “本来无一事,刚恁费千功”:原本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去做,你却花费了大量功夫。
- 注释: “本来无一事”强调本自无事的状态,而“刚恁费千功”则反衬出不必要的努力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内心修行和认识自我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西山的静坐、对日常琐事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他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对生活态度的转变。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西山”、“终朝饭饱”、“养成清静体”,以及佛教的“灭尽法皆空”,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实现的主题。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探求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