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枯蕙槁不禁风,一夕吹香入殡宫。
把酒试浇桥下水,不容将恨到湘东。

《细君崔氏哀辞二首》是元代诗人王恽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注释和译文:

  1. 兰枯蕙槁不禁风
  • “兰枯蕙槁”形容兰花和蕙草枯萎,象征失去生机。“不禁风”表示无法抗拒自然的力量。这里表达了哀悼的对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保持着高贵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
  • 赏析:通过描绘兰蕙枯萎的景象,诗人强调了生命虽逝但仍有其不朽的价值和尊严,展现了一种对生死超然的态度。
  1. 一夕吹香入殡宫
  • “一夕”暗示着时间的短暂与匆忙,“吹香”则可能暗指某种香气或芳香之物,这些元素都增添了诗句的神秘色彩。“入殡宫”表明这些香气进入了停柩的殿堂,给人以庄重而哀伤的氛围。
  • 赏析:此句通过使用象征性和具象化的意象,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突如其来的美好和哀愁交织的感觉。
  1. 把酒试浇桥下水
  • 此句中的动作“把酒”和“浇桥下水”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和不舍。“桥下水”可能指的是逝者生前常经之路,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回忆。
  • 赏析:这一动作虽然带有悲凉的色彩,但也透露出诗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保留对逝者的思念和纪念,展现了一种生死相依的情感深度。
  1. 不容将恨到湘东
  • “不容”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拒绝,即不允许这种悲痛延续到更远的湘东。“湘东”可能是一个地理位置,也象征着一种遥远或未知的未来。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离死别的深刻理解和无奈,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悲伤限制在当前,不让其影响未来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感受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珍视生命和记忆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