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嗟垂翼,庭阶愧倚葭。
情悠天共远,心在地无遐。
会作登楼客,聊停泛斗槎。
朱门三十载,未分鬓空华。
春夜宴史右相宅
王恽《春夜宴史右相宅》赏析
王恽,元朝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春夜宴史右相宅》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句逐句解读
- “霄汉嗟垂翼”
- “霄汉”通常指天空,引申为高远、渺茫之意。此处用“垂翼”形象比喻自己如同无力飞翔的鸟儿,暗示着内心的无奈与彷徨。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 “庭阶愧倚葭”
- “庭阶”指的是庭院中的台阶,“葭”是芦苇的一种嫩芽,这里用作借代表达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诗人通过“愧倚葭”,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情悠天共远”
- “情悠”意味着思绪飘远,而“天共远”则形容思绪与远方的事物相连。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 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对于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 “心在地无遐”
“心在地”意味着心系大地,“无遐”则表示没有其他的想法或追求。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即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
译文
霄汉中感叹自己的无力飞翔,庭院台阶上惭愧地倚靠芦苇。
我的心情悠远地飘向远方,心中却只关注着脚下的土地。
相逢成欢聚之夜,畅饮流连忘返的佳酿。
赏析
《春夜宴史右相宅》是元代诗人王恽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以及宴席上的欢乐氛围。通过对宴会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还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聚会的风尚,以及他们在特定场合下的交往方式。
创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这首诗是在王恽晚年时创作的。当时他担任监察御史等职,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他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的乐趣。因此,他在闲暇之时,会邀请好友一起饮酒作乐,这就是所谓的“春夜宴史右相宅”。在这个过程中,王恽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人生哲理融入到诗歌中,创作出了这首《春夜宴史右相宅》。
艺术特色
王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他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此外,他还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宴会这一场景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
思想内涵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展示。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享受当下的时光。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因为他们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