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寻文石岗,来历南山缠。
鹿台台为山,幽径蟠古篆。
后峪行未尽,前岭已当面。
秋声荡林樾,风露凄以泫。
阴壑气蓊郁,疑有虎豹变。
山田苦无多,沟崦耕已遍。
柴楥结半空,罗络碧岩转。
自怜终岁勤,兽患防一旦。
我本山中人,束带对邮掾。
顿然还旧观,潇洒偿夙愿。
行经双蟾岭,石怪惊变现。
闯首槲树间,气自太古练。
月中谁推坠,囚锁属山县。
乃知北平守,认虎饮羽箭。
物肖本偶然,长歌下层巘。

【注释】

文石岗:即文台山,在徐州东北。

后峪:地名,在今徐州市东南。

柴楥(huo):一种树木。

双蟾岭:山名,在徐州西北。

太古练:传说中太古时代的练石,这里指月亮。

北平守:汉代人张敞的字。

物肖本偶然:物与形相似而偶然。

下巘(yan):山脚下。

【赏析】

《过鹿台山》,一作《游文台山》。此诗为登临之作。诗题中的“过”,有游览、经过之意;“台”,是山名;“鹿”,是山名,因山上有鹿而得名。诗中写诗人登山游览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首联“远寻文石岗,来历南山缠”点出地点,表明作者此行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文台山而来,一路上经过了南山。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目的,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颔联“鹿台台为山,幽径蟠古篆”,描绘了山势陡峭,道路曲折蜿蜒的特点。这里的“幽径蟠古篆”,既形象地勾勒出了山路的险峻,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路比作古老的篆书,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又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意思。

颈联“后峪行未尽,前岭已当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的景色。这两句通过对前后两段路程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沿途所见的自然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尾联“秋声荡林樾,风露凄以泫”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受。这里的“秋声”、“风露”都是秋天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凄以泫”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自然现象给诗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