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苔径临江竹,茅檐檐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归》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反映了其饱经忧患、备尝困顿之后,深感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的自伤自解以及随遇而安的思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感慨和个人情感,风格多样,既有豪放雄浑之作,也有细腻婉转之篇。
  1. 诗歌原文
  • 我归来草堂的时候,看到那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
  • 在春天里,我欣赏着花花草草,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 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1. 诗歌主题
  • 此诗先写诗人归来时草堂的情景,再写诗人赏春的行为,最后写诗人对生命有涯的解脱之道的理解。全诗情景交融,在写景上远近结合,用典极难品味,反映了诗人因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的自伤自解、随遇而安的思想。
  1. 艺术特色
  • 杜甫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此诗便是如此。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 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使得作品层次丰富,意蕴深远。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体现了杜甫作为大诗人的深厚功底。

《春归》不仅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在历经坎坷后所达到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这首诗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注解

倏忽:一作「归到」。

此身:一作「且应」。

赏析

《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

《杜工部草堂诗话》:《萤雪丛书》:老杜诗词,酷爱下「受」字,盖自得之妙,不一而足。如「修竹不受暑」、「轻燕受风斜」……诚用字之工也。然其所以大过人者无它,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耳。

《唐诗广选》:有态(「轻燕」句下)。范元实曰:杜有喜用字,如「修竹不受暑」「吹面受和风」及「轻燕」句受字,皆入妙。老坡尤爱「轻燕」句,以为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杜诗说》:「轻燕」句,宋人所极称。上句之工秀,人未见赏。鸥去人还,故久浮不动也。

《唐诗镜》:应手处觉其谈笑而成。

《唐宋诗醇》:杨德周曰:「微风燕子斜」,正与此同看,咏之不尽,味之有馀。

《唐诗别裁》:鸥燕性情形态,以「静」字、「斜」字传出(「轻燕受风斜」句下)。

《杜诗镜铨》:末四自伤自解,不堪多读,亦有随遇而安之意。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评选读本》:评:起二最隽语。八句「受」字法,最婉。

《诗境浅说》:杜诗三用「受」字,「轻燕受风斜」、「修竹不受暑」与「野航恰受(两三人)」句,皆善用「受」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