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日已迫,吾行将安之。
醉乡无畔岸,俗似太古时。
一廛昔愿受,或者当在兹。
在兹竟卜筑,何为复狐疑。
但得酒杯在,无螯还可持。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
相关推荐
【注释】 世路:人世间的道路。 靖节先生: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雅号,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因避“司马氏”讳,称其为“陶靖节”。 积二十首:指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曾作诗二十四篇,后人因以“二十首”概指诗歌作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饮酒吟诗的情趣。诗人用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 《饮酒》其五)中的意境和词句
【诗句释义】 鼓刀战牧野,采薇饿西山。 出处各有意,喋喋俱空言。 不如得美酒,一醉终馀年。 贤愚死则已,死去知谁传。 【译文】 手持屠刀在牧野战斗,采摘野菜为生却饥肠辘辘。 人生各有追求和志向,纷纷扰扰的议论都是空话。 还不如喝上一杯好酒,痛快地醉一场直到永远。 贤者和普通人死后就都结束了,他们的结局又有谁可以传颂呢?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他以“鼓刀战牧野”起兴
【注释】 1. 暇日:闲暇的日子。 2. 靖节先生:陶渊明。 3. 嗜酒:喜欢喝酒,嗜:贪恋。 4. 真情:真实的情感,真情实感。 5. 忍断杯中物:忍受不了酒中之物(酒精)的诱惑。 6. 身后名:名誉、名声(死后的声誉)。 7. 外物:身外之物。 8. 醉乃得此生:醉酒了才能得到人生。 9. 神完气不慑:精神饱满,气势不怯。 10. 崆峒师广成:崆峒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广成子是道教神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赏析时,注意要结合诗中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作答,比如本首诗中的“饵香鱼深逝”、“弋篡鸿高飞”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诗歌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心理活动。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本首小诗是诗人在酒宴上所作的一首诗,以咏叹人生富贵无常、荣华难驻为主题。全诗共20句,前八句写宴会上的饮酒情景;后12句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 【答案】 译文: 闲暇之时便喝酒
【注释】 岑寂:高远清静。 庳喧:狭小嘈杂。 醉乡:指醉酒的境界,亦指美酒。 佳趣:美好情趣。 幽且偏:幽静偏僻。 清商:指清凉的歌声。 前林:山前的树林。 白云依远山:白云依傍在遥远的山峰上。 渔樵:渔夫、打柴人。 二三子:二三君子,指志同道合的人。 朝暮相往来:早晚相互往来。 争席:争着坐在一张筵席上。 至言:有益的话。 【译文】 我厌倦了山林的高远静谧,城市里的喧闹让我感到不习惯。
注释: 1. 毁以是为非,誉以非为是。 译文:用诋毁的方式去指责别人,再用赞誉的方式去称赞别人,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是非之中无法自拔。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是非观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是非应该基于事物的本身,而不是通过外界的赞誉和诋毁来决定。这是对人们的一种警示,让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而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是非自有真,不在誉与毁。 译文:事物本身的是非自有其真实
三闾爱秋菊,浥露餐落英。 独醒鄙众醉,乃觉非人情。 楚亡如厦仆,一木那支倾。 离骚固愤切,聒聒如蛩鸣。 餔糟何必恶,一醉观我生。 注释:三闾,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喜爱菊花,常常在秋天采摘菊花来食用,用“三闾”比喻自己。浥露,沾湿。餐落英,指吃露水打湿过的菊花。 独醒鄙众醉,乃觉非人情。 独自清醒地嘲笑那些喝醉的人,觉得他们的行为不合乎人情世道。 楚亡如厦仆,一木那支倾。 就像楚国灭亡后
【注释】 1. 暇日:闲暇的日子。 2. 积二十首:诗作数量。 3. 靖节先生: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 4. 勿以春花妍:不要认为春花娇艳美好而轻视松树的坚韧不屈。 5. 弃彼霜松枝:抛弃了那苍劲挺拔的松树枝条。 6. 悠悠风尘中:在飘荡的尘土之中。 7. 达士奇:高尚的人。 8. 公田:公家的田地。 9. 秫(shú):一种酒。 10. 弦歌聊尔为:弹琴唱歌,聊以自娱。 11. 五斗何能羁
【注释】 暇日:闲暇的日子。 凉飙(biāo):秋风。木末:树梢,指秋天的树叶。独开:独自饮酒。 翻然:翻覆、改变的样子。 甘:情愿。 事与迹:事情和迹象。 诛奸:惩治邪恶。董狐:春秋时晋国大夫董狐,为主持正义的人,敢于秉公执法。齐谐:汉代刘向编著的《说苑》,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许多是讲善恶报应的,所以称为“志怪”。 安知:怎么知道。万世下:千秋万代下。 肠九回:形容心情极度烦乱不安。
【诗句解释】 1. 轻风扬高帜:轻风拂起旗帜,形容微风吹动。 2. 摇摇城西隅:城西的一角在风中摇曳。 3. 杖藜沽一醉:拄着拐杖买酒一醉。 4. 雨霁泥满涂:雨后泥泞沾满了路。 5. 欲借东家驴:想借东家的驴子骑。 6. 泥滑不敢驱:因泥泞而不敢骑马驱赶。 7. 归来取败榼:回来时拿了空瓶子。 8. 怅然沥其馀:怅然地把剩下的酒倒出来。 9. 一醉不易得:难得的是一次喝醉的机会。 10.
诗句注释及译文: 1. 昔为饥所驱:以前因为饥饿而被迫离开家乡。 2. 束书涉远道:收拾书籍,长途跋涉前往远方。 3. 俯仰四九年:回顾过去的四十九个年头。 4. 少壮忽已老:年轻时已经变得苍老。 5. 引杯沃衰颜:拿起酒杯浇灌自己的衰老面容。 6. 杯尽颜复槁:酒杯空了,脸也因酒而憔悴。 7. 人生如电露:人生短暂,如同闪电般迅速消逝。 8. 安得长美好:怎能拥有长久的美好? 9. 所以彼至人
【注释】 ①靖节先生:即陶渊明,字元亮。②积二十首:指《醉中》二十首。③伯伦:指刘伶,字伯伦(léi)。④云何礼法士:意谓那些拘于礼法的人。⑤渊明不吾欺:意谓陶渊明不会骗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饮酒作歌的组诗之一。诗人借自己酒后之语,抒写他对世事的淡漠和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以及他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 第一句点题,说明诗人是在饮酒时吟咏的。“暇日”二字,表明诗人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熟读原诗词的基础上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本诗的韵脚是去声十三问韵,然后根据“靖节先生”可知,这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全诗可分为四层:首二句写岁月匆匆;三四句写沉醉难醒;五六句写饮酒要领;末二句用典说明道理。 【答案】 ①“百年三万日”:意谓人生短短百年中,已过去三十多年,已入老来之境了。②“而令终日醒”:意谓自己却常常清醒着
【注释】 暇日:闲暇之日 饮酒辄:每饮酒时 辄:就,于是 靖节先生:指陶渊明 三径:三条小路(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三径中,即庭前小径。 中有一亩宅:庭中只有一亩地。 庭多鸟雀喧:庭院里鸟雀鸣叫的声音很响。 巷绝车马迹:小巷里没有车马的踪迹。 卧病与世疏:卧病在家,远离尘世。 俯仰逾半百:低头抬头之间已五十年了。 何以销忧:用什么方式解除忧愁? 何以:何用。 销:消散。 大白
【解析】 本诗为作者在闲居无事时所创作,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第一句,“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写自己闲暇之时常常饮酒,于是借用了陶渊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等
【注释】 1.暇日:闲暇之日,指平日无事时。 2.辄用靖节先生韵:便用陶渊明的诗词韵脚来作诗。 3.积二十首:共写了二十首诗。 4.园中有佳菊:庭园里有美丽的菊花。 5.含英:指花苞未放,含着花蕾。 6.秋风:秋风吹过的时候。 7.惜哉无美酒:可惜没有好酒。 8.对此时一中:与这美好的时节不相符。 9.谁如王刺史:谁能像我王刺史一样殷勤待客? 10.庞通:人名,这里代指朋友。 11.云山挂天弓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二十首五言律诗,这些诗句都是借用古人的典故、词语,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看法。 【答案】 译文:年近五十,已经接近老年,我应当戒酒了;我常怀念叔辈的贤人,他们有“三不惑”:一是心不惑,二是口不惑,三是身不惑。寸田寸金,每日都要种庄稼,恐怕容易荒芜,常常忧虑不能禁酒。希望普天下都禁酒,没有禁酒的国家;一醉能终馀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要求,然后分析每句话的意思,最后结合注释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具体来看,首联写自己年轻时追求功名利禄的壮志凌云。颔联写自己最终放弃功名利禄而回归山林的豁达情怀。颈联写自己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悲苦。尾联写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是随遇而安,不慕荣华富贵。 【答案】 ①在昔:从前。②盛壮时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分析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等来具体分析作答。 本题中,“道丧圣复远”是写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圣人之道已经远离了;“奸伪纷乱真”是指出社会上奸诈虚伪的人很多,真实淳朴的人却很少;“山林有逸士”,意思是说,在深山老林中还有隐士,他们是真正的贤者;“但饮曹参醇”,意思是说,他们只喝最纯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