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疏林映晚霞,江心雁影度平沙。
谁人写我村居乐?
付与岩前处士家。
题山水图
介绍
题山水图’是一部由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国画作品。这幅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画面上,群山巍峨,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水面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在画面的前景,有一座古朴的亭子,亭子里的人物正在欣赏周围的美景。他们身着古装,面带微笑,仿佛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整幅画以淡墨勾勒山水轮廓,用浓墨描绘树木、石头、流水等细节,形成了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的效果。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流水等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山水画卷。
这幅画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承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相关推荐
【解析】 题山水图:题写山水画。山水,自然风光。此诗作于诗人隐居期间。首联写景,以远树、疏林映晚霞的宁静景象烘托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颔联写景,描绘了江心沙洲上一群雁在晚霞的映照下飞过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颈联写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尾联写景,以处士家为题来点明主旨。此诗是一首纪游诗。 【答案】 译文: 远远的小树林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幽静
【题山水图】 我行不到山中久,忽见青山为回首。 似闻流水响鸣琴,恍若寒云落襟袖。 松下茅庵绝潇洒,甚欲从之度长夏。 振衣大笑问主人,主人道是孙郎画。 注释: 1. 我行不到山中久:我长时间没有行走在山中。 2. 忽见青山为回首:突然之间,我发现远处的青山让我不禁回头望去。 3. 似闻流水响鸣琴: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就像是在演奏音乐。 4. 恍若寒云落襟袖:好像冷云落在了我的衣服上。 5.
注释:烟云缭绕的山崖,郁郁葱葱的树木,几座孤舟在碧波中游荡。 我无法买得山顶之白,如今又能看到画上的山水。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将山水画中的烟云、树影、渔舟等元素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烟云、树影、渔舟等物都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都在欣赏着这幅画。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买山头已白”与“今朝又得画图看”进行了对比
诗句释义与赏析: 崖倾水涸石见底,石上古树蟠苍虬。 【注释】:崖倾表示山峰倾斜,水干表示河流干涸;"石见底"形容石头的底部清晰可见。古树在岩石上蟠绕生长,形似龙,这里指树木苍劲有力,盘曲蜿蜒。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一幅荒凉的山水画卷,山崖崩塌,河水干涸,露出底下的基石。在这背景下,古老的树木盘绕在岩石上,形态如苍龙般雄伟。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苍凉的氛围。 风云惨淡起白日
题山水图 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溪南更有山外山,散如浮尘聚如米。 老枫枯栎叶纷纷,下有人家深闭门。 钓丝欲收风浪急,却回双艇来篱根。 老翁曳杖行伛偻,一童负樵一童斧。 笔端意度尽神妙,卷里衣冠自淳古。 商周寂寞经几秦,后来莘渭宁无人。 茫茫耕钓去不已,武陵竟隔桃花春。 【注释】 ①“前”指画的左半部分;“后”指右半部。 ②“云乱起”,形容山峰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③“溪南更有山外山”
【题解】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乘着渔舟,来到江边一个烟雨朦胧的寺院,看到远处的山寺塔影斜斜地映在江面,近前则听到江岸上传来鸡鸣犬吠之声。他不禁赞叹:“这真是个好地方!”于是便将这幅山水图挂在自己的房间里。 【注释】 ①题:指题画诗。 ②渔舟:渔船。 ③蓑衣:用草编织的雨衣。 ④僧寺:寺庙。 ⑤烟霏:云雾弥漫,烟雾蒙蒙。 ⑥鸡犬:指鸡鸣狗叫的声音。 ⑦暝(míng):天色暗淡。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忆昔扁舟过南楚,飘泊潇湘洞庭浦。 - 注释:回忆过去乘坐小船经过南方的楚国,漂泊在潇水和湘水的交汇处,即现在的洞庭湖。 - 赏析: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旅行的回忆和对潇湘之地深深的怀念。 2. 积水寒天梦泽深,疏钟淡月巴陵曙。 - 注释:积水寒冷的天气中,梦中回到了遥远的沼泽深处;稀疏的声音伴随着淡淡的月光照亮了巴陵县的清晨。 - 赏析
【注】石壁:石壁。修竹:长青的竹子。遥岑:远处的山峦。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风光。全诗以“石壁”“飞泉”“长松”“修竹”等景物为线索,勾勒出一幅水墨山水画,充满了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 首句“石壁泻飞泉”,描绘的是瀑布直泻于石壁之上的景象。诗人通过“泻”这个动词,将瀑布飞流直下、奔腾不息的动态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次句“长松间修竹”,则是对瀑布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
【注释】 题山水 画。别业:别有一处产业,指自己的住宅或园林。圆塘:池塘圆形。无邻傍草堂:没有邻居的草堂,指幽静的居所。弥漫新水阔:水波蔓延,新水宽广。远近好山苍:远处的山峰苍翠,近处的山色秀丽。松依桧(guàn):松树依附在桧树上。柘混桑:柘树混杂在桑树中。严子濑:严子陵钓鱼的地方。杜陵庄:汉留侯张良在长安城东杜陵附近隐居时,常在此地钓鱼。桥峻:石桥陡峻。妨游屐:妨碍游人的鞋。溪回隐钓航
注释: 茆庐(máolú):简陋的茅屋。三五野人家:三五家,指三两户人家。 路入青松更转斜:道路在青松林间穿行。更转斜:更曲折、弯弯曲曲地。 城市收书归去晚:我回到城里收书,时间已经很晚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归隐山林后的生活情景的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幽远,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 开头两句“茆庐三五野人家,路入青松更转斜”,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色。诗人以“茆庐”为题
题山水图 群山起伏如同惊龙,矗立不屈仿佛在争斗。 遥望天际斜出紫菡萏,夕阳落照映照着青芙蓉。 长溪环绕山麓蜿蜒流淌,细流激荡着清冷的玉石。 烟波向晚,水面波光粼粼如酣睡,乱点轻鸥在水中嬉戏。 林间小屋是谁幽居之所,疏窗下俯视碧绿的屋檐齐整。 仿佛神仙居住的金华洞府,依稀可见渔人曾经的武陵溪流。 人间真正清净之地多么寂寥,常常凭依笔墨留下遗迹。 云迷雾罩不见归来之鱼船,雨冷风冷却留有化羊石的传说。
【注释】 莽莽:广阔无边的样子。盘盘:曲折盘旋的样子。窗明:形容窗户明亮。丹灶火:红色的炉火。松罥紫坛云:松树的枝条像紫色的云雾一样垂挂在坛边。灵草:灵芝,传说中长生不老的仙草。名花五色殷:名贵的花有五种颜色鲜艳夺目。殷:同“筵”,丰盛。仙人骑白鹿,尘世已斜曛:仙人骑着白色的鹿在尘世中穿行,天色已经开始变晚。曛:夕阳余光。 【赏析】 《题山水图》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此诗前四句写群峰重叠
苍茫之气浩瀚无边,仿佛如雨又似烟雾。 幽人亲自领略其真谛,石田笔管自耕自作。 注释: 1. 苍茫元气浩无垠,似雨如烟各未分。 - "苍茫":指广阔的天空或大自然的广阔景象。 - "元气":指宇宙间的原始生命力或万物的本源。 - "浩无垠":形容空间广大无边。 - "似雨如烟":比喻自然的景象多变且难以捉摸。 - "各未分":各自保持着独立和完整性,没有完全融合。 2. 却是幽人亲领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题干要求赏析“题山水图”,首先明确题意,即对《题山水图》一诗的赏析。此诗是一首七绝。从诗的内容看,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忆昔时八月归家后,北风吹雪洒衣上。枪竿岭上停车望,万木潇潇落叶飞。 首句“忆昔滦阳八月归”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滦阳即指滦河之阳,在今河北省唐山市境内。这句诗中“忆”、“归”等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当时思乡的情绪
淮山落木正萧萧,梦里瀛洲碧海遥。 止愿归来茅屋底,夜凉明月听吹箫。 注释: 淮山:即淮南的山峰。 萧萧: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泛指美好的梦境中的家园。 止愿:只希望。 茅屋:简陋的房屋。 底:底部。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作者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憧憬。 首句“淮山落木正萧萧”,以落木萧萧之声起兴,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景
【注释】 山树重重散晓岚:山间浓密的树木,在早晨薄雾中若隐若现。晓岚,清晨的雾气,岚,雾气。 披图:打开画。 公子:指诗人自己。 风流:潇洒俊逸。 酒欲酣:酒喝得差不多了。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题山水图之作。诗人通过描写山水画面上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前两句写山水画面上的景色。首句描绘出一幅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的早晨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注释:你的家位于高高的云层之上,树上啼叫的猿猴声呼唤着你。作为客人来到淮南已经想要离去,画中的图景却是庐陵。 赏析:此首诗是诗人为友人画山水题诗之作。诗中通过写友人居处之高、山猿之声,来烘托友人之居的高远;通过写自己欲去之情、画中之景,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金碧楼台晚照红,仙人环佩玉玲珑。 淮南催我朝天去,试问前山过几重。 诗句释义 1. 金碧楼台:描述了建筑的辉煌与美丽,金色和红色是典型的华丽装饰色彩。 2. 晚照红:描绘了夕阳下,建筑物的映照呈现出一种艳丽的色彩。 3. 仙人环佩玉玲珑:形容仙人佩戴的环佩精美绝伦,玉石雕琢细致,形象生动。 4. 淮南催我朝天:暗示诗人被外界(可能指政治或宗教)召唤或命令,需要前往远方。 5. 过几重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中描绘了嘉禾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题山水图:这是一首诗的题目,意指这首诗是写山水画的。 1. 扁舟忆昔过嘉禾:扁舟指的是小船,嘉禾是地名,诗人乘坐小船回忆起曾经经过嘉禾的情景。 2. 傍海青山拥髻螺:傍海是指靠近大海,青山是指远处的山,拥髻螺是指山峰的形状像螺旋一样。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海边青山的美丽画面。 3. 流水画桥深屋底:流水指流动的水
白云飞过万山重, 沧海蓬莱有路通。 秋水如天天似水, 轻舟撑入翠林中。 注释: - 题山水图:即题于山水图中,指在画上题字作诗。 - 白云飞过万山重:描绘出白云飘渺的景象,万山重重重叠的景色。 - 沧海蓬莱有路通:形容大海和蓬莱仙岛之间有一条通道,仿佛可以到达目的地一样。 - 秋水如天天似水:秋天的河水像天空一般清澈透明,与天空融为一体。 - 轻舟撑入翠林中:小船轻轻划进翠绿的树林里
题山水图 我家四明东海上,万里空青高迭嶂。 云霞变幻见天机,谁把丹青写形状。 三神蓬岛杳茫中,佺期往往来相从。 玉佩玲珑散寥廓,凤箫龙笛鸣春风。 试与临流弹绿绮,净洗平生尘俗耳。 曲终袖出书一编,妙诀人间夸不死。 十年为客向长淮,荆山涂山屏扆开。 帝乡汤沐视丰沛,仰睇翠华天上来。 甲第楼台若云起,富贵煌煌耀金紫。 凭谁共赋考槃阿,布袜青鞋丘壑底。 童君高住五老峰,卧看瀑布悬晴空。 扁舟一叶独归去
题山水图 江上何所有,高低千万峰。 结庐覆以茅,取足聊自容。 绿树既蓊郁,清溪亦溶溶。 地僻重车马,猿鸟得相从。 日落沙际明,寒烟澹疏松。 苍茫云霞外,隐见青芙蓉。 悠然一舸还,好景时独逢。 归来山月出,古刹鸣昏钟。 注释: - 江上何所有:江上有什么? - 高低千万峰:形容山峰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 - 结庐覆以茅:在山林中建造一间小茅屋。 - 取足聊自容:满足于自己的居住需求。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川原人不到,尽日草亭闲。 秋晚树摇落,天高云往还。 沙边多白鸟,湖上一青山。 榜子复何处,暝投红蓼湾。 注释: 1. 川原人不到:指山水画中的山水景色,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2. 尽日草亭闲:整天坐在草堂里,悠然自得。 3. 秋晚树摇落:秋天傍晚时分,树叶飘落。 4. 天高云往还:天空高远,云朵飘动,自由自在。 5. 沙边多白鸟:沙滩边上有很多白色的鸟。 6. 湖上一青山
题山水图 石树重阴合,郊亭远色分。 泉飞半空雨,江落数峰云。 幽兴自深坐,长歌谁更闻。 申生今白首,无意待玄纁。 注释: - 石树重阴合:形容树木茂密,遮天蔽日。 - 郊亭远色分:郊外的亭子被远处的风景分割。 - 泉飞半空雨:泉水从半空中落下,如同在天空中飘洒的雨。 - 江落数峰云:江水从几座山峰上流下,云雾缭绕。 - 幽兴自深坐:独自坐在幽静的地方,享受着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 长歌谁更闻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水图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1. 辞山始兼旬:辞别山后已经有半个月了。 2. 见山心辄喜:看到山就高兴。 3. 披图忽悄然:打开画卷时,心情忽然变得寂静。 4. 旧游宛相似:过去的游赏场景仿佛重现。 5. 微茫敬亭云:远处的天空中隐约可见敬亭山顶的云彩。 6. 迢递赏溪水:远处的溪水连绵不断。 7. 猿啼树苍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答题时注意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1) 题干是“题山水图”,这是一首题画诗,所以第一句就是描绘了画卷中的景象。“山外青山云外云”一句是描写画中的景物,意思是画里的远山与近山连绵不绝,而云雾缭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山水坐来见:指坐在山水之间,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 2. 翛然无俗氛:形容超脱世俗,没有尘世的污染。 3. 碧岩虚夜月:指碧绿的山岩中,夜幕下的月亮显得虚无缥缈。 4. 江树静秋云:指江边的树木静静地站立着,秋天的云彩也显得静谧。 5. 鸟影似犹见:指鸟儿的影子仿佛还在眼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1. 迢迢江上云,杳杳云边树。 - 迢迢:遥远的意思,形容江面上飘渺如云的景象。 - 杳杳:模糊、深远的意思,形容云边的树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2. 云光与树色,染映如朝雾。 - 云光: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树色:指树木的绿色。 - 染映:色彩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的画面。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诗人,他在山水画中看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受。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白发丛生的感慨。五至八句描绘了他内心的忧虑和压抑,九至十四句描绘了他所居住的环境,十五至二十二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内心的愉悦和对朋友的思念。 诗句解析: - 结缨二十载,素发忽盈簪。 (2) —— 指诗人从二十岁开始在官场任职,至今已有二十年
【注释】 题山水图:在山水画上题诗。 南山春雨晴:指春天的山,因为山多被云雾所笼罩。所以称春雨为“阴”。 西溪: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孤舟钓夕阳:意思是独自坐在小船上垂钓。 沙明绿蒲短:沙滩上的绿色蒲草很鲜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南山春雨晴”,描绘了南山在春雨过后的情景,春雨绵绵,滋润着万物生长,使得南山更加生机勃勃。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与赏析: 1. “山间景物四时同,松柏森森紫翠中。” - 释义: 山中的景物四季相同,茂盛的松树和柏树生长在紫色的翠绿之中。 - 注释: “四时同”指的是一年四季都如此,“松柏森森”形容树木高大茂盛,“紫翠中”可能指的是树木的颜色或周围环境的颜色。 - 赏析: 首联点明了画面的背景,通过描绘四季不变的山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筑室武陵溪,溪村绿树迷。 - 注释:在武陵溪边建造房屋,溪边的村庄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树木所包围。 -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地。"筑室"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溪村绿树迷"则展现了乡村景色的迷人之处。 2. 人寻芝术去,松借鹤猿栖。 - 注释:人们寻找灵芝的秘法而去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山水图,诗中描绘了青山、沙鸥、茆屋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怀念。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绕郭青山分远近 - 环绕的山峦如同屏风般将城市分割开来,远山与近山的轮廓在视野中交错,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景象。 2. 薜萝门巷绝尘氛 - 门巷间生长着薜萝植物,这些绿意盎然的小径远离了都市中的尘埃和喧嚣,显得格外幽静清新。 3. 庭空晴日移花影 - 庭院空旷,阳光明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生活的感悟。 第一句“一湖新水浸青山,远溯舟程杳霭间”,描绘了湖面上的湖水清澈如镜,映照着远处的青山,舟行其间如同在烟波浩渺之间穿行。这里的“杳霭间”指的是船行在雾气蒙蒙的水域中,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第二句“碧槿垂烟秋色澹,白沙沾雨晚波闲”,进一步描绘了湖上的美丽景色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澄江波粼粼:形容江河的水清澈见底,波纹闪烁。"粼粼"是波纹闪烁的样子,"澄江"指的是清澈的江水。 2. 弱柳枝袅袅:描述细长的柳树枝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弱而优美的感觉。"弱柳"指的是柔软的柳枝,"袅袅"则形容它们轻轻摆动的样子。 3. 结庐在繁阴:搭建小屋在茂密的树荫下。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结庐"指的是建造小屋
【题山水图】 昔年栖迹云林下,举头见山不见画。 如今置身朝市间,开眼见画如见山。 山耶画耶孰真假,具眼之人世间寡。 景当好处背起楼,趣到佳时急驱马。 居山不见山中佳,厌饫林壑轻烟霞。 一朝别山出城市,黑风黄日昏尘沙。 广庭曲巷通幽处,垒石栽花脩胜具。 眼中仿佛虽逼真,毕竟人为靡天趣。 回思旧隐隔世间,欲一见之千万难。 残缣断素才尺咫,倾囊倒箧不复悭。 君从何处得此幅,千里云山数间屋。
人生即景须尽欢,寻仙何必蓬莱岛。 释义:人生在世,就应当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何必苦苦追求仙道中的蓬莱仙境呢? 注释: - 题山水图:题目是描绘山水画的诗。 - 人生即景须尽欢:人生在世,就应该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 - 寻仙何必蓬莱岛:为什么要去寻找神仙居住的地方呢?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滨,是古代帝王们向往的神仙居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超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展现了大江之南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的美丽景色,以及与友人登临高山时的愉悦心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山水图 大江之南多崇山,层峦叠嶂青回环。 山中去天不盈尺,我昔与客尝跻攀。 凌空直上最高顶,恍然身世非人境。 蟠桃子熟近瑶池,船藕花开通玉井。 下视群峰列四傍,苍松古木烟茫茫。
诗句解析: 1. 秋黛翻空堕江水,平洲仄坂衔江尾。 “秋黛”形容秋季的山色如同深黑的眉毛般浓重而深邃,“翻空”则形容云层在天空中翻滚,仿佛触及到了天际。“堕江水”意味着这些浓重的山色和云层随着江水的流动而被带到了江面上。“平洲仄坂”指的是平坦的陆地和崎岖的山崖,“衔江尾”则描绘了它们延伸到江水的尽头。 2. 廿年旧梦今杳然,一旦苍茫落眼底。 “廿年旧梦”可能指的是过去某个重要或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