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
吴城花覆井,楚舸竹栽篙。
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
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
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
胭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六代都衔璧,三山尚戴鳌。
故宫犹荏苒,古树漫周遭。
仙洞歌瑶草,人家宴碧桃。
饭香非接淅,酒好不篘糟。
绿雾春连阁,丹霞晓映袍。
攀跻欣境胜,跋涉惮人劳。
老我才还劣,清资愧重叨。
采诗今有使,问俗似无曹。
佳丽千年最,声名一世豪。
岁时休浣日,携手可游遨。
登雨花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雨花台》是清朝诗人魏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作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展现了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魏禧(1624年—1681年),字叔子,号铁桥。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与侯方域、汪琬并称为“明季三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原文:
风悲画角声中断,树远秋山落照间。
日下寒声最萧瑟,故交零落知是谁。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魏禧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描绘风、树、秋山等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日落时的萧瑟之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同时,通过对故旧朋友的怀念,抒发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忧郁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之更加深刻地传达给了读者。
- 文化背景:
- 《登雨花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灭亡之后,诗人为了表达对前朝的怀念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 历史影响:
- 魏禧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其作品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登雨花台》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文学才华,更展示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登雨花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