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阴霾占两旬。
物态未妍寒瑟缩,人生易老事因循。
洗瓷杯酌浮蛆酒,拥地炉烧带叶薪。
翻忆昔年成感慨,长官出郭劭耕民。
花朝
介绍
花朝是传统农历二月的别称,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的汉族传统节日。
简称花神节或百花生日,是一个深受汉族喜爱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陶朱公书》中的记载。这个节日在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具体日期可能因地区而异。花朝节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更是人们表达对自然美景和生命力的赞美的时刻。
相关推荐
花朝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阴霾占两旬。 物态未妍寒瑟缩,人生易老事因循。 译文:花朝刚好是春天的一半,但接下来的雨雪天气却占了两个月。万物还未完全复苏,但冬天的寒冷已经开始让人感到刺骨。人们常常因为琐事而耽误了时间,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1. 花朝:指春天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2. 雨雪阴霾:形容冬天的天气状况,多雨且阴暗。3. 寒瑟缩:比喻天气寒冷。4. 事因循
注释: 今日是花朝,愁随春半销。 今日是鲜花盛开的日子,我的愁绪也随之消散。 山容留雨润,柳色借烟娇。 山上的景色在雨后显得更加秀丽,柳树的颜色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柔美。 世乱怀芝草,年丰验麦苗。 乱世中怀念灵芝草,丰收时检验小麦苗。 海天光霁少,云密谷风飘。 海上和天空都晴朗了,山谷里云雾缭绕,微风吹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看到春天的景象而产生的感慨。首句“今日是花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花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包括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1. 紫禁青春入,曾看辇路花。 - 注释:紫禁城的青春时期,我曾经看到过辇道两旁美丽的花朵。 - 赏析:这里的“紫禁青春”指代了北宋时期,特别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宣和年间),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鼎盛时期。而“辇路花”则描绘了当时宫廷中的繁华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2. 扰扰逢世运,老大惜年华。
【注释】 花朝:指阴历二月十五日,古代以桃为媒,这天男女相会,故称花朝。 朝青池:在今河南洛阳城北,东晋时,王凝之爱妾谢道蕴曾在此赏花。 交交啼鸟:黄莺。 三春:春季三个月。 土俗岁时:民间风俗。 闺人:女子。单夹:即夹衣,一种内衣。制轻罗:制作轻薄的丝绸衣服。 樱桃放:樱桃花开。 奈若何:奈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借咏樱桃而抒写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第一句“深径孩童斗草忙”,描述的是小孩子们在深深的林间小道上追逐嬉戏,他们正在忙着斗草,这是古代的儿童游戏之一,充满了童真与活力。 第二句“老人闲坐小茅堂”,则描绘了一位老人悠然自得地坐在简陋的小茅屋里,享受着宁静和悠闲的生活。这种反差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更富有生活气息。 第三句“花红柳绿芬芳处”,描述了周围环境的美丽。花儿盛开
花朝 酒旗飘飘,千丈高悬在青郊。 竹下人家,半结茅屋炊烟小。 騕袅乱嘶,芳草路旁春意浓。 秋千遥挂,百花梢头笑红妆。 行歌宛转,清溪流水伴我唱。 步障逶迤,碧树交映成画廊。 独有浮丘,衰柳斜阳下哀伤。 孟城坳里旧梦长
《花朝》 释义:在花朝这一天,我沉醉于歌谣的韵律和易经的智慧之中,沉浸在黄庭经的诵读中。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让人感到幽深宁静。春天到来,万物生机勃勃,烟雾笼罩下的绿意盎然;雨下得很深,云雾缭绕中的山峰显得更加青翠。 译文:在花开的季节,我沉迷于歌谣的韵律和易经的智慧之中,沉浸在黄庭经的诵读中。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让人感到幽深宁静。春天到来,万物生机勃勃,烟雾笼罩下的绿意盎然
【注释】: 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甲子年。 高阁:高大的楼阁。 风光到小桃:小桃花开时。 阴晴候农圃:阴晴不定的时候,农夫们忙着管理园圃。 山水动渔樵:山清水秀的地方,有渔夫和樵夫在活动。 夙:一向、始终。 癖:嗜好。 淮南谩见招:淮南王刘安被召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花朝之机抒发自己的情怀。首联“故园新甲子,今日是花朝”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对花朝的感受。颔联“雨意含高阁
【解析】 1. “百花风雨泪难销”:百花在风雨中凋谢,花开花落都是如此,我不禁为之伤心流泪。“风雨”代指花期风雨,“百花”指花朝时节的百花。“泪难销”是说泪水难以消除。“百花”点明了季节,“风雨”点明了时间,“泪难销”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怆之情。故注释为:百花在风雨中凋谢;花朝时百花盛开,此时也是风雨交加的日子,诗人为此伤心流泪。2. “偶逐晴光扑蝶遥”:偶尔趁着晴朗天气,追逐蝴蝶飞舞
花朝 狴犴严扃钥,花朝不见花。 若无墙外柳,何以识年华。 译文 狴犴(bì ān)紧闭门户,花朝时却看不到花朵。 如果没有墙外的柳树,又怎能知道岁月的更迭与变迁? 注释 1. 花朝:传统农历二月的别称,也称为“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这个时期人们会赏花、游春,享受春天的美好。花朝节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2. 狴犴(bì ān):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注】高斋:高高的书房。花朝:即“花朝节”,古代农历正月十五,有赏花游春的习俗。宾:指客人。二分春: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二月,春意正浓。 睡起日西浑无事,始觉闲人即上人。 睡醒后太阳已经向西,心中无杂念,才觉得我是闲人,又何尝不似出家人! 译文: 高高的书房里只有一只鹤在,花朝节已经过去了,春天也过了一半。 太阳西下的时候,我才起床,心中毫无杂念,这才觉得我真是闲人啊,我又何尝不似出家人! 赏析:
花朝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乱世中孤独与无助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篇原文: 芳春何事恨难消,面面青山对寂寥。 五斗欲将沽酒去,满城风雨妒花朝。 2. 诗句释义: - 芳春何事恨难消:芳春即春天,这里指的是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之情难以平息心中的遗憾或悲伤。 - 面面青山对寂寥:面对连绵不断的青山,诗人感到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
【注释】 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古代以“花朝”为百花生日,故名。万壑阴晴换:形容山间阴晴不定、变化莫测。孤山瘴疠侵:指岭南地区气候潮湿炎热,有瘴气侵袭。絓壁琴:指贫贱的境况。絓,同“褴”,穷困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花朝节时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万壑阴晴换,孤山瘴疠侵”,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特点,表现诗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孤独与苦闷。万壑,指的是许多山沟
注释: 花朝:春天里举行的祭花神的日子,也指农历二月十二日。 花时零落傍人过:花儿凋谢了,飘落在地上,人们匆匆走过。 短袖吟残细马驮:穿着短袖的人吟诵诗歌,而马匹却驮着东西。 社酒尚浓红雨熟:社日的酒还醇厚,红色的春雨已经熟透。 春愁不苦子规多:春天的愁绪并不痛苦,反而因为杜鹃声声而更加悠长。 寻香二屐常先蝶,看柳三眠欲渡河:寻找花香时总是踩着蝴蝶的足迹走在前面
花朝 远道春相待,天疑为客晴。 看花难记色,听鸟不知名。 羸马何年息,肥牛几处耕。 农家那解意,翻为有逢迎。 注释: - 花朝: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这一天也是花神的生日,民间有赏花的习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农舍的宁静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参与。首句“远道春相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来到春天的田野中的感慨
诗句解析 1 时维春半意何求,的皪花情妙在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心情。春半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诗人的心情却显得有些淡泊,没有太多的欲望和追求,这种情感体现在“意何求”中。同时,“的皪花情”指的是春天的花情,它美丽而神秘,“妙在幽”则强调了这种花情的美丽和深邃。 2. 自此片光兼片影,端然宜笑亦宜愁。:这两句描绘了光影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变化。阳光下
【注释】: 虞廷:指古代的虞地,这里泛指朝廷。殷仲月:即仲春之月,农历二月。吴苑:指江南地区的园林。 桃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后以桃李喻美女。柳条:指柳树嫩枝,借代春天。但恐繁华歇:只怕繁华终了。何辞竹叶频:何必再喝什么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宴会盛况和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之情。 首联“花朝”,点明时间,写宴会地点在京城
注释: 晴烟膏露,形容花朝的天气晴朗而美丽。 踯躅香苞,指含苞待放的花朵。望晓红,指早晨开放的红花。 莫怨五更风色恶,不要埋怨五更时风色不好。 开花原是落花风,开的花原本就是落花中的风。 赏析: 此诗以花为题,写花朝之景、人之情。首句描绘了晴烟膏露的美丽景色,为后面的诗句做铺垫。次句写花儿欲开未开,期待着晨光的到来。三句则是写花儿在清晨时分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然而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花朝 - 释义:指春季的某一天,通常与花开有关,这里特指春天的某个日子。 2. 二月寒犹峭,燕山雪未消 - 这两句表达了春天虽然来了,但气候仍然寒冷,尤其是北方的燕山地区,雪还没有完全融化。 - 注释:燕山指的是位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山脉区域,因其冬季寒冷而得名。"寒犹峭"形容天气依然寒冷,"未消"表示积雪尚未完全消融。
诗句输出 蓂叶全开且未凋,众香国里景偏饶。 百花生日传何代,二月春花判此朝。 译文输出 蓂(míng)叶全张而未枯萎,众花盛开的国家景色独好。 百花的生日相传自哪个朝代,二月初的花朵定是这一朝。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花朝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和百花的赞美。诗中提到了“蓂叶全开且未凋”,这里的蓂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全开的蓂叶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众香国里景偏饶”
【解析】 “花朝”是词牌名,这里应是作者自创的词牌。 【译文】 空山里生计太萧条,喝浊酒来填胸中气不骄。还有残书如旧雨般飘下,那堪佳节又逢花朝。 勉强扶起出游兴穿松径,聊寄闲情种药苗。解识升沉随大化,将军莫问霍嫖姚。 注释: ①花朝 :古代称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这一天百花盛开。②生计:谋生的方法。③浊酒:指粗劣的酒。④斸:挖土。⑤斸药苗:在药田里挖土种药。⑥将军:这里泛指达官贵人。⑦霍嫖姚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赏析,是基础题,也是必须掌握的应试技巧。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参考答案无限接近或相等。本诗每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小阁玲珑即玉京”将小阁比作玉京城。同时,“碧云特地破新晴”一句中的“特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诗句: ①花朝:百花盛开的早晨。 ②玲珑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 - “江头青放柳千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边春日景象,柳树枝条繁茂,绿意盎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知有东风送画桡”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感激之情,因为春风带来了画船(一种装饰华丽的船)的荡漾,增添了江边的浪漫气氛。 2.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 “但喜二分春色到”表示虽然只是春天的一半
【注释】 花朝:指农历二月初一,也称为人日、上巳节。松醪,即酒。乡愁仗一浇:用美酒浇解乡愁。客心惊日月:形容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使心情如过境的日月般无法平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京途中,于花朝佳节时写的。 首句“好趁松醪熟”,意思是好借此美酒来解乡愁。松醪,是指用松木酿造的美酒。这里的松醪指的是家乡的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乡愁仗一浇”,意思是用美酒来浇解乡愁
【注释】 花朝:指农历二月初二,即“花神节”,亦为百花的生日。 微晴:天气晴朗。 鸟乌:指燕子。 物色:景物。 亲孤鬓:指白发已生。 落髹(sī)为客久:落笔成章,写文章作诗,为客多时。 飞句(jù)仰天狂:形容诗兴大发,挥笔疾书而忘食。 眼(yǎn):看;望。 墙枝绿:墙头上的柳条发青,比喻春色。 短长:长短不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首联写诗人在花朝节这天,心情舒畅
花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赏花,因此也被誉为“百花生日”。 诗句一:九十春过半,花开未一分。 注释:春天已经过去了大半,但是花朵还未完全开放。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花朵还没有完全开放。 诗句二:春光信不少假藉,花事胡乃偏逡巡。 注释:春天的阳光并不吝啬,但花朵却迟迟不开放。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态度
花朝,即农历二月初二,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前两句是说,去年这个时候没有花,人们都觉得懒洋洋的,因为春天还没有来,花儿都还没开。而今年呢,虽然天气很暖和,但是干旱,所以人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开心。后两句则是说,花朝与花其实并没有关系,只是有些人不喜欢花,所以就觉得没有花;有些人喜欢花,所以觉得有花就是好事。 接下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清晨,阳光明媚,烟丝在霞光中摇曳生姿。 突然
【注释】 花朝:旧时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是春暖花开的日子。 未开:没有开花。 蹊(qī):小路。 惆怅:忧伤。 锦苞玉靥:形容花朵美丽。 蝶阵蜂衙(lá xí bēn zhá):形容蝴蝶成群飞舞,蜜蜂忙碌采蜜。衙,通“衙”,行列,队形。 南华齐物篇:指庄子的《齐物论》。齐物,即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游赏花朝之后,表达了对花开放和凋零无常的感慨。 首联写去年花朝未开
注释: 1. 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唐代以二月十日为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会。 2. 率未:即“率未之”。唐人诗中习用语。 3. 寒林:寒冷的树林。 4. 腊雪:农历十二月。 5. 春膏:春天的精华、春雨。 6. 绥山蕊:绥山的花朵。绥山,山名。 7. 殷七葩:殷商的七朵花。殷商,古国名。 8. 养存:养护、保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花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注释】 花朝:即上巳节。 闰迟:闰月推迟,指农历二月没有立春。 晓园:清晨的园林。 温室烘培:指温室里培育的花卉等。 已喜:已经高兴。有脚:意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清兴:兴致,兴趣。 原如许:原来这样多。 陌柳薰黄:指路边的杨柳开始吐露黄色嫩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花朝”为题,通过描写作者对花事的欣赏和喜爱之情,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首联写今非花朝
花朝 三月初三,春天的第二个节气,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三分春节已平分,柳未舒条花未芬。 春天的气息已经与春节的气息相当,柳树的枝条未舒展,花朵还未盛开。 了识九旬真电火,空传万事似浮云。 明白了九转回生的力量,但世间万事如浮云般虚幻。 青旗锦胜都无藉,白水苍山亦可欣。 即使是飘扬的旗帜和华丽的胜利,也无需过分追求,白水和苍山同样令人欣喜。 小憩琳宫参净业,向来忧乐任其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花朝 - 指的是春天的花期,通常在农历二月二日左右,此时百花齐放,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2. 清愁薄喜一凭之 - 这里的“清愁薄喜”指的是作者面对春花时的心情,可能是既感到欣喜(因春花)也感到忧愁(因清愁)。“一凭之”意味着作者将这种心情寄托在诗歌创作中。 3. 无何复值青春半 - “无何”意为不久或忽然,“复值”意为再次遇到
【解析】 本诗写花朝景色。首联点出“好”,二、三、四联分别从花姿的增添、有风与不雨两种情况下的表现来加以描绘,末联抒发感慨,表达诗人忧国伤民之情。 【答案】 译文:今年的花朝天晴得真好,每天花开都显得分外娇艳。有微风时花朵轻轻摇曳,不下雨的时候花朵也濡湿沾连。花枝上的鸟雀儿用丝缕般的羽毛轻拂,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花儿开得很欢,却让人感到忧愁,我饥饿困乏的时候,国家却遭受战乱之苦
【注释】御苑:皇帝的园林;山桃:指皇家园林里的山桃花;早知:早知道;陌花:田间路旁的花;觉:感觉;节物:节日之物;幡:旗帜,这里指插在树上的标志;犁:农具;绿畿:指耕田的地方;经行:行走经过;讵(jù):岂。 【赏析】这是一首咏时令节令的诗,写春初景象。 “御苑山桃发,早知春事归。”起笔先点明时令:春天来了。接着用“早知”二字点明自己早就知道春天来临了。“御苑山桃发”,是说皇宫里种着山桃花
这首诗名为《花朝》,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美。 诗句注释: - 春日逢节:指的是春季来临,迎来了节日。 - 前朝早见春:暗示春天的到来比历史还要早,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赞美。 - 彩幡漫装景:彩幡(彩色旗帜)装饰着整个景色。 - 唐卉已宜人:唐代的花卉已经适宜人们欣赏了。 - 薄霭轻笼柳:轻薄的烟雾轻轻笼罩着柳树。 - 微风不动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花朝》。 译文: 闰年里没有春天,花儿还没有开放。 含着韶光的麝香蕊,积攒着白露的银葩。 社鼓声在村远处响起,春耕翻犁的泥土斜斜地散落。 远想东边的耕种时节,怎能忍心抛下这美好时光。 注释: 1. 花朝:指春季的花期或花神的日子。 2. 闰岁无非闰:闰年意味着比平常年份多了一个月,所以没有春天。 3. 花朝未有花:由于闰年的特殊情况,春天的花期被推迟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