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

燕子危矶俯帝城,高秋携眺独含情。
云中双阙苍龙隐,天际孤洲白鸟明。
放浪吾生元水石,栖迟微宦漫簪缨。
欣逢胜地同淹赏,灯火归舆夜柝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子矶》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燕子矶的险要地势和独特景致。以下是对《燕子矶》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他出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寓居杭州。虽然出生仕宦之家,但少年时期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在明朝灭亡后,他并未选择出仕,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并致力于创作文学和史学著作。其代表作包括《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深受读者喜爱。

  2. 作品特色:在这篇文章中,张岱不仅详细描述了燕子矶的水势湍急和石骨棱层的景象,还表达了自己对错过美景的惋惜以及对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和珍惜之情。他的文笔简洁明快,能够将复杂的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对关王殿、峭壁、枫树林等的描述,都显得十分细致入微,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3. 艺术价值:张岱的《燕子矶》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考和哲学意味。他在文中多次提及自己的游历经历,展现了对错过美景的惋惜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得《燕子矶》成为了一篇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张岱的《燕子矶》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