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 第九十四回 ·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话表孙行者三人,随着宣召官至午门外,黄门官即时传奏宣进。他三个齐齐站定,更不下拜,国王问道:“那三位是圣僧驸马之高徒?姓甚名谁?何方居住?因甚事出家?取何经卷?”行者即近前,意欲上殿,旁有护驾的喝道:“不要走!有甚话,立下奏来。”行者笑道:“我们出家人,得一步就进一步。”随后八戒沙僧亦俱近前。长老恐他村鲁惊驾,便起身叫道:“徒弟啊,陛下问你来因,你即奏上。”行者见他那师父在旁侍立,忍不住大叫一声道:“陛下轻人重己!既招我师为驸马,如何教他侍立?世间称女夫谓之贵人,岂有贵人不坐之理!”国王听说,大惊失色,欲退殿,恐失了观瞻,只得硬着胆,教近侍的取绣墩来,请唐僧坐了。行者才奏道:
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下海降龙,登山擒兽。消死名,上生籍,官拜齐天大圣。玩赏琼楼,喜游宝阁。会天仙,日日歌欢;居圣境,朝朝快乐。只因乱却蟠桃宴,大反天宫,被佛擒伏。困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弹,渴饮铜汁,五百年未尝茶饭。幸我师出东土,拜西方,观音教令脱天灾,离大难,皈正在瑜伽门下。旧讳悟空,称名行者。
国王闻得这般名重,慌得下了龙床,走将来,以御手挽定长老道:“驸马,也是朕之天缘,得遇你这仙姻仙眷。”三藏满口谢恩,请国王登位。复问:“那位是第二高徒?”八戒掬嘴扬威道:
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正在幽闲之际,忽然遇一真人。半句话,解开业网;两三言,劈破灾门。当时省悟,立地投师,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行满飞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住福陵山,造恶无边。遇观音,指明善道。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径往西天,拜求妙典。法讳悟能,称为八戒。
国王听言,胆战心惊,不敢观觑。这呆子越弄精神,摇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由吴承恩编著。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御花园中的一次宴会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场悲剧。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一章节的内容:

  1. 情节梗概
  • 宴会的背景:唐僧师徒四人受邀参加国王的宴会。宴会设在御花园中,环境优美,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 妖怪的出现:宴会进行中,突然有一位妖怪出现了,他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欢愉气氛。
  • 妖怪的欢喜:妖怪对于这次意外的相遇感到高兴,他满怀情欲地与唐僧他们互动。
  • 情感的失落: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妖怪的心情并未得到满足,他的欢喜最终落空。
  1. 人物性格
  • 唐僧的冷静和智慧:唐僧作为团队的核心,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他对妖怪的出现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用言语试探。
  • 孙悟空的勇敢和机智:孙悟空是四人中最为灵活和勇敢的,面对妖怪的威胁,他毫不畏惧,机智应对。
  • 猪八戒的憨厚和乐观:猪八戒虽然有时候显得有些憨态可掬,但他在关键时刻总能保持乐观,为团队带来正能量。
  • 沙僧的沉稳和可靠:沙僧是队伍中的坚实后盾,他的稳重和可靠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1. 情节意义
  • 象征意义: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唐僧师徒在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
  • 教育意义:通过这一事件,作者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忠诚、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等价值观。

《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宴会,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它提醒人们即使在最美好的时刻,也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