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脸。手镜粉函花斗艳。小屏山簇烟敛。水光空碧染。
羽帐素纨交掩。梦回抛枕簟。晚来重整妆靥,泪流珠数点。
拟花间十八首归国谣·温庭筠
介绍
。
《拟花间十八首》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组诗,共18首。此组诗歌描绘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美丽与哀愁、孤独和寂寞等情感状态。
“归国谣”作为这首作品的名字,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意象,可能象征着一种回归自然或者内心的宁静之感。温庭筠的《拟花间十八首》以其细腻入微的语言描绘了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状态。
由于是组诗形式,并且涉及多个人物形象及复杂的情节背景,我无法具体分析每一首作品的内容细节或人物关系。如果你对其中某一首感兴趣,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详细的解读。如果需要了解整体风格或者温庭筠的文学特色,也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为你介绍。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测和假设,并非直接引用组诗的具体文本内容
相关推荐
【注】:莲脸,指容颜如莲花般美丽;水光空碧染。指水面波光映衬着天空的颜色,使天空也显得像被染过似的。 译文:我的美丽容颜如同莲花一样,手中拿着镜子和花盒,花朵争相斗艳。小屏风上的山簇起的云雾渐渐消散。水面波光映衬着天空的颜色,使天空也显得像被染过似的。 注释:温庭筠(约812-866),本名歧美,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他的诗辞藻华丽,善于用典,风格绮艳,后世称“花间派”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理解。“湖畔风光似阿谁。”这一句是诗人在描写景色,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是写景句。“将花比貌叶裁衣。”这句诗是诗人自喻。“玉纤暗剥青莲菂,心事羞交女伴知。”“玉纤”代指女子的纤手,“青莲菂”代指莲子,这里指荷花。“心事羞交女伴知”,这里的“心事”是指女子的心思,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心思。这一句是比喻自己的心情像青莲一样美丽,而这份美丽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
芳草萋萋的小路,送君远行多年作客。那匹骏马频频嘶鸣,却没有气力奔腾。路途遥远山峦阻隔,难阻我思归的情意。 别离之后只知道你思念我,我却不恨这春光美景依旧。那绿柳条条如丝般飘垂,却不如我的相思之情绵绵不断
华堂凤䗶高擎,遇卿卿,列坐舞筵歌席酒如倾。 连宵醉,和衣睡,不闻莺。院外落花风起月胧明。 注释: 1. 华堂凤䗶:华丽的殿堂,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2. 遇卿卿:遇到你。 3. 列坐:坐在旁边。 4. 舞筵:舞会的场地。 5. 歌席:歌唱的地方。 6. 酒如倾:酒杯里的酒像倾倒一样。 7. 连宵醉:连续几个晚上喝醉了。 8. 和衣睡:把衣服脱下来睡觉。 9. 莺:黄莺。 10. 月胧明
这首诗描绘了温庭筠在归途中,看到路边的花朵盛开,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他站在玉阶上,看着天空中的飞燕,感叹时间的流逝。 “玉阶空伫立”一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玉阶是高高的台阶,而主人公则独自站在那里,没有亲人陪伴,只有风吹过的声音。这里的“空伫立”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啼露残红湿”描述了花朵的状态。花儿虽然已经凋谢,但仍然有露水滋润着它们。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丽
诗句“一条春水碧琉璃。晚烟迷。苎萝西。越王台上,唯见鹧鸪飞。”出自温庭筠的《拟花间十八首·归国谣》。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逐句释义: - “一条春水碧琉璃”:形容春天的河水清澈如宝石般晶莹剔透。 - “晚烟迷”:傍晚时分烟雾弥漫的景象。 - “苎萝西”:指的是古代女子所居住的地方,此处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 “越王台上,唯见鹧鸪飞”:在越王台之上
羞相见。恰相见。相见生烦怨。 无语只低头,泪洗芙蓉面。昔去柳依依,今来多雪霰。知否玉楼人,容色随年变。 诗句释义与翻译: “羞相见。恰相见。相见生烦怨。” - 羞相见:羞(羞愧)+ 见(见面),表示因羞涩而不愿意见面的心情。 - 恰相见:恰好遇到或正好见到。 - 相见生烦怨:由于频繁的见面而产生的烦恼和怨恨。 - 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因为频繁相遇而感到困扰的情感。 “无语只低头
诗句解析: 1. 海山楼阁影玲珑 - 描绘出一座海山楼阁的景象,其中楼阁的影子显得格外清晰和美丽。 2. 银屏珠箔重重 - 形容窗户上的银屏和珍珠制的帘幕层层叠叠,增添了一种华丽的氛围。 3. 鸿都羽客信能通 - 这里提到的"鸿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而"羽客"则是指仙人或神仙。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或想象中能够与仙人沟通的愿望。 4. 揽衣推枕,含恨思无穷 - 诗人在夜深人静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花间集》中的一首。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忆昔花间成邂逅。(回忆起在花间相遇的情景) 几巡芳酒。暗牵罗袖。(喝了几杯酒,悄悄地拉着对方的手) 相将急转,小栏西畔,蝶飞莺奏。(一起急转,来到了一个小栅栏旁边,蝴蝶和黄莺在唱歌) 春事如绣。(春天的事情就像绣花一样美丽) 绿苔茵藉双鸳瘦。(绿色的苔藓覆盖在鸳鸯的脚上
宝盖流苏垂{罒/彔}𦌊。 长掩郊宫春草绿。 不随仙女学长生,荡轻烟,怀紫玉。肠断应无胶可续。 注释: 1. 宝盖流苏垂{罒/彔}𦌊:宝盖,古代一种帽子,流苏,飘动的穗子。垂{罒/彔}𦌊,即垂下的意思。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女子头戴宝盖流苏帽,如同仙子般美丽动人。 2. 长掩郊宫春草绿:长掩,遮住,覆盖。郊宫,指郊外的宫殿。春草绿,春天的草色是绿色的
注释:画屏深处,麝香浓郁。宽衣束带,遮掩酥胸。更将烛光移到画纱笼中。 展平被子上的绣芙蓉。山枕上,用云髻略施髼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貌和气质。 第一句写画屏深处的女子,香气四溢;第二句写她宽衣束带,遮掩酥胸;第三句写她移烛于画纱笼中;第四句写她展平被褥,露出绣芙蓉;第五句写她山枕上,用云髻略施髼䯳;最后一句写她整体的外貌。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诗句】 六朝前事荒原露。乱花无数。骄春罗绮盈朱户。寂寞抔土。 - 注释:六朝(指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往事在荒芜的原野上显露出来。乱花无数的春光中,满地都是盛开的花朵,而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宫女们纷纷争着赋诗作对。然而,如今的皇宫已荒凉冷落,只有那些废墟还在默默承受着岁月的侵蚀。 只今休极怨,韩擒虎。纵后宫争赋。蛾眉自古能娇妒。漫夸琼树。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拟花间十八首归国谣·温庭筠》。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闺房生活,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 第一句“两眉弯,修鬓绿”描绘了女子的容貌:弯曲的眉毛,绿色的鬓发。第二句“罗裳宛地纤腰束”描述了女子穿着美丽的衣裳,身材纤细,被紧紧地束在身上。第三句“信来迟,春去速”表达了女子对春天的期待和失落感,因为春天总是来得太快,而书信却迟迟不来
【诗句释义】 卓女:指汉代卓文君,是汉乐府《白头吟》中人物。才多含绮思:才华出众,内心充满浪漫的情怀。当时巧遇临邛:当时与司马相如(字子卿)在临邛相遇。素琴张罢:指卓文君为司马相如弹琴。翠尊空:翠玉酒樽空置在那里。兽炉闲炷:兽形的香炉中已燃尽了香。相并小楼中:与司马相如一同住在小楼上。光景忽随情意变,楚天音驿难通:美好的景色忽然间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改变,音信往来也难以传递。夜来愁听五更钟
温庭筠《拟花间十八首归国谣·温庭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首句:“轻锁雕笼囚凤鸟,故抛红豆散鸳鸯。” - 注释:轻轻地把雕花的笼子锁上,把凤凰鸟关在里面;抛弃了红豆,让鸳鸯们各自飞走。 - 译文:轻轻锁住美丽的笼子,把凤凰鸟囚禁起来;我抛弃了红豆,让鸳鸯们各自寻找自己的归宿。 - 赏析:这一句通过“轻锁”和“故抛”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和决绝
诗句释义: 1. 春游待晓妆成。娇饶媚脸微赪 - 春天去游玩,等待早晨化妆完成。娇媚的脸微微发红。 2. 相将小会百花亭。步轻盈 - 我们一起前往百花亭,走路轻盈。 3. 须臾楚峡朝云散 - 片刻间,楚地的峡谷朝霞散开。 4. 含愁为别仙卿。芳园从此断人行 - 带着忧愁告别神仙般的伴侣,从此以后,美丽的花园将被切断人流。 5.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一个场景,诗人和爱人相约在百花亭见面
《拟花间十八首归国谣·温庭筠》赏析 《拟花间十八首归国谣·温庭筠》,这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诗歌,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之手。此诗通过描绘楼影参差、湖波宛转等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同时通过香煎豆蔻和晚凉时节出闺中等意象,传递出一种温柔婉约的情感。 “楼影参差见,湖波宛转通。”这句诗以楼影参差和湖波宛转为背景,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楼影参差,如同楼与楼之间相互映衬,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
这首诗是温庭筠的《拟花间十八首》,其中第十七首名为《归国谣·盘岭过,趁墟还》。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盘岭过,趁墟还。锦绦缠髻两垂环。递饮筒杯春酒熟。 【释义】:在山间盘旋行走后,回到集市上。用彩色丝带绑住发髻,佩戴着两个下垂的环扣。递送酒杯给同伴,享受春天的美酒已酿好了。 【译文】:在山间的小路上行走后,我们回到了热闹的集市。我戴着一个用彩色丝带装饰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