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九十五回 ·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话说焙茗在门口和小丫头子说宝玉的玉有了,那小丫头急忙回来告诉宝玉。众人听了,都推着宝玉出去问他,众人在廊下听着。宝玉也觉放心,便走到门口问道:“你那里得了?快拿来。”焙茗道:“拿是拿不来的,还得托人做保去呢。”宝玉道:“你快说是怎么得的,我好叫人取去。”焙茗道:“我在外头知道林爷爷去测字,我就跟了去。我听见说在当铺里找,我没等他说完,便跑到几个当铺里去。我比给他们瞧,有一家便说有。我说给我罢,那铺子里要票子。我说当多少钱,他说三百钱的也有,五百钱的也有。前儿有一个人拿这么一块玉当了三百钱去,今儿又有人也拿了一块玉当了五百钱去。”宝玉不等说完,便道:“你快拿三百五百钱去取了来,我们挑着看是不是。”里头袭人便啐道:“二爷不用理他。我小时候儿听见我哥哥常说,有些人卖那些小玉儿,没钱用便去当。想来是家家当铺里有的。”众人正在听得诧异,被袭人一说,想了一想,倒大家笑起来,说:“快叫二爷进来罢,不用理那糊涂东西了。他说的那些玉,想来不是正经东西。”
宝玉正笑着,只见岫烟来了。原来岫烟走到栊翠庵见了妙玉,不及闲话,便求妙玉扶乩。妙玉冷笑几声,说道:“我与姑娘来往,为的是姑娘不是势利场中的人。今日怎么听了那里的谣言,过来缠我。况且我并不晓得什么叫扶乩。”说着,将要不理。岫烟懊悔此来,知他脾气是这么着的,“一时我已说出,不好白回去,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只得陪着笑将袭人等性命关系的话说了一遍,见妙玉略有活动,便起身拜了几拜。妙玉叹道:“何必为人作嫁。但是我进京以来,素无人知,今日你来破例,恐将来缠绕不休。”岫烟道:“我也一时不忍,知你必是慈悲的。便是将来他人求你,愿不愿在你,谁敢相强。”妙玉笑了一笑,叫道婆焚香,在箱子里找出沙盘乩架,书了符,命岫烟行礼,祝告毕,起来同妙玉扶着乩。不多时,只见那仙乩疾书道: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
重,入我门来一笑逢。书毕,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的标题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这一章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误会,以及由于误会而产生的悲剧性结局。

在《红楼梦》中,“因讹成实”通常用于描述由于小错误或误解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这一章中,焙茗误将宝玉的玉说成了有了,导致贾政误以为宝玉偷窃,进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一误会不仅让贾宝玉陷入了困境,也让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林黛玉在这一章节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她因为误会而对宝玉心生怨恨,这无疑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二人关系。最终,宝玉的疯狂行为也是由这个误会引起的。他的精神状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做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举动。

贾政的愤怒和失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贵族男性的期待和压力。他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情绪爆发,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体现。通过贾政的这一角色,读者不难发现作者曹雪芹想要传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红楼梦》中的“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一章节深刻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