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
汉书 · 传 · 张骞李广利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是一部关于汉代著名使节张骞和将军李广利的传记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班固详细记录了两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汉朝对外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位历史人物:
- 张骞的生平
- 身份背景:《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为郎官。这说明他出身于一个有声望的家庭,并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担任了一个重要职位。
- 使命起航:汉武帝听闻匈奴人破败月氏王并以其头颅作为酒具的故事后,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图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当时汉朝对边疆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张骞本人的智慧和勇气。
- 行程与遭遇:《汉书》中详细记录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程,包括他所到达的国家——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以及传闻中的其他五六个国家。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些国家的情况,包括地形、资源等重要信息。
- 李广利的生平
- 身份背景:李广利同样是汉中人,建元年间为郎官。他的出身同样不俗,这为他后来的仕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征战经历:李广利在汉武帝时期曾参与多次对外战争,尤其是在对西域的征伐中表现突出。他的军事才能和勇猛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
- 影响评价:虽然班固在《汉书》中并未详细描述李广利的个人品质或成就,但从他的历史地位来看,可以推测李广利是一位有能力且受尊敬的将军。
- 两人的共同点
- 政治背景:两人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他们的生涯与汉朝对外扩张政策密不可分。
- 使命性质:二人的使命都是为了加强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
- 个人牺牲:为了执行使命,张骞和李广利都不惜个人安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长途跋涉。
- 两人的差异
- 性格特点:张骞在《汉书》中被描绘为机智且勇敢,而李广利则是一个忠诚且勇敢的将军。
- 政治态度: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策略性,而李广利则更注重实际的军事操作。
- 成就对比:虽然两人都参与了重要的军事行动,但李广利在西域的征战中可能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 两人的历史意义
- 外交关系:张骞和李广利的外交活动极大地加强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为汉朝开辟了新的丝绸之路。
- 民族融合:通过他们的努力,许多原本独立的民族开始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文化传播:张骞带回了大量的异域风情和文化知识,丰富了汉朝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两人的评价
- 历史评价:从《汉书》中的记载来看,张骞和李广利都被认为是忠诚和勇敢的代表。
- 后世评价:他们的形象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的解读和评价,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英勇的使者,有的则赞扬他们是卓越的战略家。然而,也有学者指出,由于史料的限制,对于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看法。
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汉书》虽然是官方史书,但其叙述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在阅读时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析。
- 张骞和李广利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象征。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梦想和理想而努力奋斗。
-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发展友好合作,让历史的辉煌继续照亮未来的道路。
通过对《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和外交政策,以及这些外交活动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探讨,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勇气和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