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杂诗二首
译文
【其一】
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其二】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介绍
《杂诗二首》是魏朝开国皇帝曹丕写的一组五言古诗。这两首诗都是游子诗,写游子客中思归之情。第一首诗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描写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的苦情。秋夜寒风,冷月白露,草虫悲鸣,孤雁南翔,诗中的一景一物都深深染上了凄凉的色彩,烘托出一个萧瑟悲苦的意境。作者把游子放在萧瑟的秋夜背景中,缠绵往复地写出了游子的彷徨愁苦和忧伤。第二首诗以浮云喻游子飘泊流离的人生遭遇。前六句以比兴手法写游子身不由主流离他乡,后四句抒写他滞留异乡惴惴不安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比喻贴切,情景相生。
注解
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寐:入睡。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天汉:指银河。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
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郁郁:苦闷忧伤。
济:渡。梁:桥。
中:同“衷”。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浮云:漂浮的云。
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车盖:车蓬。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
适:正值,恰巧。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弃置:放在一边。陈:叙说。
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赏析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漫漫秋夜长”篇)景中情长。(“西北有浮云”篇)二诗独以自然为宗。言外有无穷悲感,若不止故乡之思。寄意不言,深远独绝,诗人上格也。
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卷四:(“西北有浮云”篇)风回云合,缭空吹远。子桓《论文》云‘以气为主’,正谓此。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杂诗二首 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1. 家居五原上,征战是平生。 - 独负山西勇,谁当塞下名。 - 死生辽海战,雨雪蓟门行。 2. 诸将封侯尽,论功独不成。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与辛酸,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处之。 - 关键词:塞下名、辽海战、蓟门行、诸将、封侯、论功 注释: 1. 家居五原上,征战是平生。 - 描述诗人长期征战,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 - 独负山西勇,谁当塞下名。
杂诗二首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 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 死生在片议,穷达由一言。 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 释义: 君家御河边的柳树,夹道朱红的大门。 豪门权贵聚集一堂,鸣响金珂奏响尊荣。 生死祸福都在人一句话里,富贵贫贱全凭一个人一句话成。 你们一定要认识苦难的读书人,不要因为穿狐皮衣就看不起他。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现实社会矛盾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诗。诗一开头写“君家御沟上”
杂诗二首 独居无与往,况此阴雨天。 起来复何有,诗书散我前。 偃卧一榻上,读书疲复眠。 经纶负夙志,跌荡穷吾年。 注释: 独居无与往,况此阴雨天:独自居住的时候没有可以交谈的人,何况这个时候是阴雨天气,心情更加孤独。 起来复何有,诗书散我前:起身后发现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于是把书籍摆放在我面前。 偃卧一榻上,读书疲复眠:躺卧在书桌上,因为读书而感到疲倦,最终再次入睡。 经纶负夙志,跌荡穷吾年
杂诗二首 第一首 高堂断四听,鸣雨晓未止。 堂空雨声大,滴滴清我耳。 注释:高台上的屋檐上,有四个方向,可以听到外面雨的声音。清晨的时候,雨还没有停歇。当屋空的时候,雨声更大了,清脆地响在我的耳边。 第二首 朝眠引幽梦,遇我同心子。 谈笑未容周,梦开坐千里。 注释:早上的时候,我引着幽梦入睡了,在梦里遇到了你,与你心意相通,情意绵绵。我们谈笑风生,没有停止,直到梦醒,才发现自己坐在这里
《杂诗二首》 高楼抗浮云,南尽洞庭野。 凉风飒然至,槁叶凄以下。 登临极四顾,莫我所思者。 忧来欲奋飞,羽翼不予假。 昭质匪金石,流年剧奔马。 日暮湘水阴,幽兰谩盈把。 注释: 杂诗二首:两首写景抒怀的诗。 高楼抗浮云:高楼直插云霄,仿佛与天上的浮云相抗衡。 南尽洞庭野:向南一直延伸到洞庭湖的原野上,形容地势辽阔。 凉风飒然至:凉爽的风吹拂而来。 槁叶凄以下: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着凄凉的声音。
杂诗二首 日月交互行,四时亦云易。 去时柳未黄,又见枫叶赤。 人生范围内,生死难固必。 别离将诉谁,诉之又何益? 昨宵梦相见,嬿婉如平昔。 觉来但虚幔,衾枕有馀忆。 注释: 杂诗二首:即《杂诗》,共两首。杂诗是魏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内容多涉及哲理、情感等,风格自由奔放。 日月交互行,四时亦云易:意指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需过于忧虑。 去时柳未黄,又见枫叶赤
何事招提好,山深马可驱。 松巢低映帽,竹溜细通厨。 霜栗千封户,云屏四画图。 冠巾如我用,白鹿起规模。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何事招提好,山深马可驱。 注释: 何事指的是为什么。招提是指佛教寺院。山深马可驱意味着在深深的山林中,马匹可以自由地奔跑。 译文: 为何这寺院如此吸引人?因为在深深的山林中,马匹可以自由地奔跑。 2. 松巢低映帽,竹溜细通厨。 注释: 松树的巢穴低垂
杂诗二首 其一 水绕千山合,云藏数亩荒。 初寻香有阵,渐入翠成行。 豚阱依危石,牛蹊带小塘。 团茅奄如画,可惜是逃亡。 注释: 杂诗二首其一: 水环绕着许多山流合成一条大河,白云遮住了一片荒废的土地。 刚开始寻找时香气阵阵扑鼻,渐渐地走进树林便看见满眼的绿色。 猪圈紧靠着高大险峻的石头,牛栏旁有一口小池塘。 团形的茅草好像一幅画卷,可惜它们曾经被人逃跑过。 赏析: 《杂诗》共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注释】 闻:听到 昔飞狐口:指古时有一只狐狸,传说它能预知吉凶。 奇兵:出其不意的兵力。 捣虚:攻击敌人的要害之处。 九州:古代中国的别称,这里借指中原大地。 天道百年馀:指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 草木皆成骑:形容战火连天,草木都成了骑兵坐骑。 衣冠尽化鱼:形容战争使人们失去了衣冠,生活如鱼。 遗民心胆破:使人们的心和胆都感到恐惧、崩溃。 讳说战争初:避免谈论战争的起因。 【赏析】
关岭通山后,风谣采路傍。 地寒人好寿,草浅畜宜羊。 用水如奴婢,从川贮米粮。 西风如有约,乘兴即吾乡。 【注释】: 杂诗二首:这是一首描绘关岭地区自然景象与人文风情的五言古诗。 关岭通山后:关岭连接了山脉之后的地方;关岭:指地理位置,这里指关山岭。 风谣采路傍:路边传来风声和歌声(风谣)。 地寒人好寿:寒冷的气候下人们寿命长。 草浅畜宜羊:草地较浅,适宜放牧羊群。 用水如奴婢,从川贮米粮
【注释】 ①飨:享。杂:众,多。县,通“悬”,挂在长竿上的肉块。②一脔:指一块肉。③至味:最美味的滋味。④鸟养:指饲养的禽鸟,也比喻小动物。⑤嗜(shì):喜爱。⑥卒(cù):终了,完毕。⑦偃仰:躺卧。⑧华轩:华丽的车子。⑨枉:违背。⑩真性:真情实感。 【赏析】 《杂诗》共二首。此为第二首。此诗写农事与富贵生活的矛盾。诗人在农忙时辛勤劳动,希望享受一下清闲自在的生活,但结果却喜得从偃仰
杂诗二首 魏朝开国皇帝曹丕 高树畏多风,蔓草日见薙。 奇质罕自全,下士甘沦弃。 材与不材间,庄生以为处。 詹尹时不逢,斯言竟何是。 翻译: 《杂诗二首》是魏朝开国皇帝曹丕写的一组五言古诗。这两首诗都是游子诗,写游子客中思归之情。第一首诗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描写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的苦情。诗中的一景一物都深深染上了凄凉的色彩,烘托出萧瑟悲苦的意境。 注释: 王立道:《杂诗二首》
杂诗二首 独树生穷谷,枝干何离奇。 本无廊庙用,误为匠石知。 斤墨既错陈,青黄亦互施。 虽云托华屋,宁复山林姿。 龙扰失其神,坐令燕雀疑。 玉成世所宝,大璞还自亏。 造物固其然,岂得尤工师。 翻羡不材者,终年养华滋。 【注释】: 《杂诗》共二首,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两首诗。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第一首写树木长在穷谷之中,枝干奇异,却无人欣赏
杂诗二首 征途与日长,逶迟及春暮。 山川异土风,心赏邈难遇。 言念中田庐,幽期久沦误。 临流怀在涧,攀林忆芳树。 极浦瞩去帆,平原羡归羽。 回沿穷昏旭,逼侧谢坟素。 遥负北山文,空拟归田赋。 注释: - 征途与日长,逶迟及春暮:形容旅途的艰难漫长,时间流逝到春天的傍晚。 - 山川异土风,心赏邈难遇:因为地域不同,所以自然景色也大为不同,很难遇到同样的景象。 - 言念中田庐,幽期久沦误
杂诗二首 雪霰纷漉漉,忽然见朝暾。 冰霜堕盈地,中有青苔痕。 幡幡鸣春鸟,解使朝变昏。 果哉乌鸦白,不谓黄河浑。 注释:纷纷大雪纷飞落下,忽然间太阳升起,光芒四射。地上积雪覆盖,长满了青苔的痕迹。清晨的鸟儿欢快地啼叫,却使得早晨变得昏暗无光。果然如此啊,乌鸦的颜色已经变白了,但却不是春天的颜色。小雅歌咏蛮蛮,陈王悲叹豆根。这首诗不要继续弹奏下去了,子兰正在门外等候。赏析
騑篱无高鸟,牛涔无巨鳞。 【注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马厩的栅栏没有高大的鸟儿栖息,牛池的水没有大鱼游动。注释:騑篱:马栏,指马棚。无:没有。騑:马群。牛涔:水边小水池。无:没有。涔:水池。物大会有合,浅小安足陈。 【注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物聚集就会有所合,浅显的事物哪里值得陈述。注释:物会:万物聚集。合:结合。安:哪里。足:足以。陈:陈述。藤萝附松柏,缴绕固其真。 【注解】
杂诗二首 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1. 子房有奇志,功高不自居。 - 注释:比喻子房(张良)有着非凡的才能与远大的志向,即使功绩卓著,也不会自我膨胀。 - 赏析:此句通过张良的例子,表达了即使是伟大的成就也不能使人骄傲自满,应保持谦逊。 2. 晚从赤松游,窃笑淮阴愚。 - 注释:晚年追随赤松子,讥讽汉高祖刘邦的淮阴侯韩信太愚蠢。 - 赏析:通过赤松子的传说,诗人讽刺了某些人因小利而失去大智慧的行为。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杂诗二首,浮云起山泽 - 霭霭敷重阴,回薄遍太虚 - 肤寸即成霖,飘风使之漓 - 迹灭不可寻,伟哉贤达士 - 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 - 谁言击磬声,不及南薰音 赏析 -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浮云、重阴、太虚等自然元素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诗中的“浮云”、“霭霭”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
杂诗二首 结发事明主,忠义谅独持。出门远眺望,荆棘生路岐。 路岐阻且深,惆怅何所之。中心既不回,艰危何足辞。 不暇恤其躬,安能顾所私。譬彼东流川,九折常如兹。 昔为志士模,今为壮士规。寸心明白日,比德千园葵。 译文: 年轻时就侍奉明君,忠诚正直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走出门去远望天空,只见前方荆棘丛生,道路曲折难行。道路崎岖险恶,令人感到惆怅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内心坚定而不动摇
灼灼园中葵,结根高树林。 绿叶甤紫芬,芳华人所钦。 白日岂不照,高林蔽其阴。 中怀抱赤素,谁为见予心。 释义:园中的葵菜生长得如此鲜艳,它的根扎在了茂密的树林里。它的叶片翠绿,散发出阵阵芳香,人们都对它赞不绝口。太阳光难道不能照耀大地吗?可是高大挺拔的树木却遮挡了阳光的照射。这葵菜心里怀着一片红彤彤的种子,又有谁会看到我内心的真诚呢? 我的真心难道不值得珍惜吗?只恨时光一去不复返! 白日如可待
【注释】《杂诗二首》,是乐府旧题。其内容多写人生之悲欢离合,或抒写世路艰难,或写世态炎凉,或抒发壮志难酬之悲,或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杂诗》共二首,这里选其一。 颠倒梦魂中,无像成有像。 颠倒,形容世事颠倒错乱,迷惘不辨;梦魂,指虚幻的梦境。这两句诗说:我生活在一个混乱颠倒的世界,虚幻的梦境中却出现了真实的形象。 无山见夔魖(huī jìn),无水见罔象(wǎng xiàng)。 无
杂诗二首 自古以来,天道公平无私。然而人们却常埋怨它不显明、不愿说。 日月回避光明,雨露躲避喜悦。霜雪厌恶惨淡景象,雷电害怕炙热的雷声。 唐尧虞舜和周文王孔子,他们虽然在位也回避直说。 人生漫长如梦幻一场,言语行动变幻无常。 今人不如古人明智,时光流逝不分昼夜昏晓。 气候不分燥湿冷热,情感不区分恩怨情仇。 赏罚不分威严与恩惠,趋炎附势的小人趋之若鹜。 我期待上天有说话的权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苦暑夜不寐,起读月令章。" - "苦暑":指炎热的夏季天气,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 "夜不寐":夜晚不能入睡,可能是因为热得睡不着觉,或者心中有所思虑。 - "起读月令章":早晨起来读《月令》,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历法,用来指导农事活动。 第二句: "乃知季夏后,有土居中央。" - "季夏后":指的是夏季之后的秋季。
【注释】 《杂诗二首》,题下注曰:“西域有晦朔弦望,月朔不见天,见西北;望则日出,见东南。余尝观其朔旦昏见,乃知此也。” 微月:月亮初升时,天色较暗,称“微月”。 耶律氏:即契丹族,辽代国姓,故称耶律氏。 庚午历:金代历法名,与唐之太阴历同为元代历法所采用。 目击:亲眼看到。 昧谷:地名。 哉生魄:古人以每月初一为魄生,初二、初三为魄中、魄死。初八为魄死,始见于西方,称哉生魄。 巫咸
注释: 1. 闲观《逸民传》:闲暇之余观看《逸民传》 2. 独爱鹿门老:只喜爱像鹿门山中的老人那样的人 3. 上冢亦携家:去墓地时也会带着家人 4. 城市未尝到:从未去过城市 5. 床下拜卧龙:在床下拜祭过卧龙先生(指诸葛亮) 6. 畎亩终身好:一生都在农田里度过 7. 遗安一时言:留下了安定天下的名言 8. 千古仰高蹈
【注释】 野人:指隐者。美芹:比喻贤能的臣子,这里用“美芹”比喻贤才。谓俦:以为可以和同类的人比肩。千金璆(qiú):美玉名。比喻贤才。君弗顾:你不予重视。讵(jù)知:岂不知。非君羞:岂不是您感到羞耻?微诚:微小的诚意,这里指献芹的心意。已:通“意”,表示心愿已满。浩歌:放声歌唱。还旧丘:回到故里。 【赏析】 《杂诗二首》,这是两首五古,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写
【注释】 凤凰游北极:凤凰,指凤凰鸟。北极,即北方的极点。 金风袭郊扃(jiānɡ):《诗经•小雅•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句,此处泛指秋风。 众秽俱零落:秽,污浊之物。全句意为污浊之物都凋零了。 芳草亦不生:芳草,泛指花草。此句谓芳草丛生之处也荒芜了。 徘徊幽岩中: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幽岩,深山中的石岩或洞。 松枝青:松树苍劲挺拔,枝叶翠绿,故称之。 托根未得所:托根,比喻安身立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属于理解性默写的题目,解答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共四句,第一句中“凤雏不能翔”中的“翔”字容易写错,第二句中“羞与众鸟侣”中的“侣”字容易写错;第三句中“羽翼谅未成”中的“谅”字容易写错
第一首: 我有一卷文,奇气吐氛氲。 清涌沧江水,高凌华顶云。 注释:我手头有一卷文章,它散发出奇异的文气。它如清泉涌流,又似沧江之水,源源不断;它的气势高扬,直冲云霄。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手中的一卷奇文,如同沧江之水,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奇异文气的赞赏之情。 第二首: 追古或不及,矫时已不群。 谈笑无千载,詑叱无三军。 注释:追溯古代也许比不上别人,但矫情于时却并不逊色
我有四壁书,宛委神仙居。 我拥有大量的书籍,如同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般。 俯仰千古事,至乐不我如! 我俯瞰着千年的历史,但其中的快乐并不如我。 翱翔振金玉,罄咳鸣琼琚。 我飞翔于天地之间,发出清脆的响声。 时或求古义,沧海钓鳌鱼。 有时我会寻求古代的道理,就像在大海中钓到一只巨大的鱼。 时或列陈编,庙堂布璠玙。 有时我会将知识陈列出来,就像在庙堂上布置着珍贵的玉石一样。 咀嚼有馀味,吐纳凌清虚。
东风从天上吹来,惊动了芙蓉屏风。 阳春的鸟声在树林中回荡,百花都得到了依托。 美人美丽娇艳的姿态,不吝惜把芬芳的兰草采摘。 采撷鲜花不能及时,担心花儿凋零不再。 想到这些就迟疑徘徊,黄昏时感到空荡无物
【注释】 去者不可追:逝去的人不能追回。 岁月如飙驰:时间像狂风一样奔驰。飙,疾风。 阳鸟:即归燕,燕子春来秋去,故称。 挂:停着。 朱明:古代对夏季节令的称呼。 圆荷:荷花。 媚:美好的样子。 兰泽:兰草茂盛的地方。 摇荡;动摇。 萎谢:枯萎凋谢。当语谁:该和谁说呢?当,表推测之词。语,告诉。 贵:重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光易逝,劝人及时行乐的杂诗。首二句是说时光不待人
杂诗二首 循行大道闲,游子寒无衣。 北风吹短草,日暮黄埃飞。 托生乱离中,穷达将安归。 我有一尊酒,可以免悽欷。 荣华离早霜,槁木知春晖。 代谢各有序,安用常依依。 遇物随所托,所得在玄机。 注释: 1. 循行大道闲:沿着大道闲逛。循行,指顺着。道,指正路。 2. 游子寒无衣:漂泊在外的人寒冷没有衣服穿。游子,漂泊在外的旅人。寒无衣,形容天气寒冷,没有衣物穿。 3. 北风吹短草:北风呼啸
良时不顾返,遥情结芳岁。 阳春二三月,膏沐布兰蕙。 郁郁自怀芳,山菊并岩桂。 过时不成采,将随寒草替。 浮云变朝日,飘风日飒厉。 心伤不能言,欲涉河无砅。 注释: 杂诗二首:即《杂诗》两首。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和对美好事物易失之叹的抒情诗。 良时:好的年华。不顾返:不回。指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遥结:遥相怀念。芳岁:美好的岁月。 阳春:暖和的春天。二三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