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承。
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
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
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冰。
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
永思虑崇替,慨然独拊膺。
【其二】
逍遥游春宫,容与缘池阿。
白蘋齐素叶,朱草茂丹华。
微风摇蕖若,层波动芰荷。
荣彩曜中林,流馨入绮罗。
王孙游不归,修路邈以遐。
谁与玩遗芳,伫立独咨嗟。
【其三】
荏苒日月运,寒暑忽流易。
同好逝不存,迢迢远离析。
房栊自来风,户庭无行迹。
蒹葭生床下,蛛蝥网四壁。
怀思见不隆,感物重郁积。
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
来哉彼君子,无然徒自隔。
杂诗三首
介绍
《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诗共三首,每首五句,全用五言四句一联形式组成。第一首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第二首为“城乌独不见,客鸟空来栖”。第三首为“野花开春色,虫动饮清阴”。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其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推荐
杂诗三首 【其一】 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承。 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 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 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冰。 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 永思虑崇替,慨然独拊膺。 【译文】: 日晷的运行跟随着天体的运动,四季更迭相互承接。 东壁上空正处在黄昏时分,寒冷的阴气在寒冬节气中升起。 繁密的霜花在傍晚降临,悲凉的秋风在深夜吹来。 红火失去光彩
【注释】 杂诗三首: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孟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寄书家中:指作者向江南的家人寄信。绮窗前:华丽的窗户之前,指家。寒梅着花未:问家人是否已经看到冬天里盛开的梅花。 【译文】 家住在孟津河畔,门口正对着孟津渡口。经常有江南人的船来往,寄给家里的信收到吗?你从故乡来后,应该清楚故乡的事情。如果来日来到华丽的窗户前,寒冬时节梅花已经开放了吗? 【赏析】
杂诗三首 烹葵去王畿,剥枣在海角。 岁序忽已周,月亦频告朔。 向来手中扇,今此已倦捉。 尚嫌簿领繁,不厌朋友数。 注释:烹煮葵菜去掉了京城的束缚,剥开红枣远离了海边的羁绊。岁月匆匆已过了一圈,月亮也多次更换了位置。以前手中的扇子,现在已经厌倦地放下了;还是嫌自己的官位繁杂,不厌其烦地结交朋友。尘埃满身忙于奔波,文字却要精雕细琢。路上行人有先知先觉,你为何独自没有察觉?出门看见大道
杂诗三首 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 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 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 注释: 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结发: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束发为髻,代指成年。简编:书简,书信。这里比喻世俗事务繁多紧迫。刺促:急迫。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往来:指作者与故人的交往。三十年:形容时间长
饥蚊青而化,怒目虬两须。 黄昏与我遇,且复少踟蹰。 肌肤恣啖啮,熟视不可驱。 中宵盛徒党,意气若有馀。 注释:饥饿的蚊子化为青色,怒目虬须。在黄昏时与诗人相遇,诗人有些迟疑不决。蚊子肆无忌惮地吸食我的皮肤,即使我睁大眼睛看也不可以驱赶它们。半夜里蚊子聚集成群,气势旺盛,意气盎然。 伤哉陷阱虎,有时被囚拘。 求食至摇尾,曾此蚊不如。 注释:可怜的是那些被困住的小动物,有时候也会被关起来囚禁
杂诗三首 大梁公子乐邯郸,爱士能从市井间。 虽诧平原倾食客,鲁连犹蹈海滨还。 注释与赏析: - “大梁”是古都名,此处指代繁华都市;“公子”即贵族子弟,此处泛指有地位的年轻人。 - “乐邯郸”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享受和追求。 - “爱士能从市井间”反映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的关心和理解。 - “虽诧平原倾食客”中的“平原”通常指古代的齐国,而“食客”是指那些为诸侯效力的游说之士。 -
杂诗三首 季长诞节薄拘儒,俳笑纷纭绛帐居。 为问从来三辅士,几人门下撇衣裾。 注释:在季长的生日这一天,他穿着儒生的服装,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我不禁好奇地问道:“你以前是三辅地区的士人吗?在那里,有多少人愿意放下世俗的名利,投身到你的门下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季长在生日这一天的喜庆场景和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诗人通过询问季长关于自己出身的问题,表达了对这位古代士人的尊敬和钦佩之情。同时
杂诗三首 其一 天禄先生空白头,时时好事载书游。 滑稽不及鸱夷辈,寂寞端成淑德侯。 其二 绮罗丛中笑独游,月明中夜思君柔。 秋风萧瑟吹红叶,何处寄相思? 其三 玉阶空寂人未归,夜深寒风剪衣衣。 遥望明月心如刀,何时得见君颜回。 赏析: 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创作的五言律诗组曲,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其中第三首诗尤为著名,广为流传,成为诗人的代表作
杂诗三首 《杂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后稷播百谷、新苗化为旧、古穗还为春等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农业的重要性的肯定与赞颂。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前四句写农事,后两句抒情,结构谨严。此诗以“杂诗”命名,表明它是在民间流行的诗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的语言质朴通俗,内容真实生动,形式活泼轻快,音调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 【注释】 (1)后稷:传说中周代的始祖。
诗句释义: 1. 丘嫂礼金印:这一句表明丘嫂是一位地位显赫的人,她受到了很高的尊敬和重视。"金印"通常象征着高官厚禄,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她所获得的荣誉或权力的标志。 2. 故妻赧朱轮:这句话反映了丘嫂与已故妻子的某种情感纽带。"故妻"指的是已故的妻子,"赧朱轮"则描述了妻子生前的仪态或风采。这里的“赧”可能意味着害羞或是不自在,而“朱轮”通常指代古代贵族女性的车饰
注释: 杂诗三首:指杜甫的《杂诗三首》,共三首诗。 西域去中土,荒径无人开:意思是说从西域到中原的道路是荒凉的,没有人去开拓它。 谁眩武皇意,极力致龙媒:意思是说是谁迷惑了武皇帝的意图,用全力来运送龙媒。 汗血竟何用,空闻悔轮台:意思是说汗血宝马有什么用呢?只听说后悔在轮台。 茂陵土花碧,石马秋风哀:意思是说茂陵的土花是绿色的,石马在秋风中发出悲哀的声音。 悠悠数世后,引得金仙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进行赏析。“老去无所为”的意思是:我老了,没有什么作为了。“结庐在竹庄”意思是:我在竹林里搭建一间小草屋。“岂无江海愿”的意思是:难道没有过像江河、大海一样的壮志雄心吗?“齿发不足偿”,意思是:岁月不饶人啊!“生则居庵中”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居住在山野的草屋里。“死则埋庵傍”意思是:死了之后
杂诗三首 秋风正劲,独步溪边,溪水已经干涸。 纷然如织的浣纱女,此时才觉得清冷未至。 相互间交谈勉励,岁末寒霜雪纷纷。 谁说陶唐之风远矣不可还
杂诗三首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诗歌以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与哲思。《杂诗三首》正是这一风格的体现,通过模拟江南乐府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深深思念。每首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通过具体而微的场景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以及离别的感慨。 第一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的杂诗。全诗三首,每句五言,共一百八十一个字。 第一首: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 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 注释:在庭院中种植着兰花,有九亩多,而菊花则覆盖了三间的小径。幽香的兰花虽然与众不同,但香气馥郁的菊花同样美好。 第二首: 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 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 注释:采摘兰花作为装饰,餐食菊花来增添生命的光彩。我常思考如何清除杂草,让枝叶更加洁净
杂诗三首 穷巷有畸人,夙夜勤古道。 敝衣适至骭,疏食恒不饱。 歌声若金石,颜色终岁好。 岂无当世念,所趋恶佻巧。 美玉不足珍,怀义以为宝。 译文: 在小巷子里有一个奇特的人,他日夜勤奋地学习古代的学问。 破旧的衣服适合他的身材,粗茶淡饭经常吃不饱。 他的歌声像金石一样响亮,他的脸色始终很好。 难道没有当世的忧患吗?但是他却厌恶那些轻浮浅薄的人。 宝贵的美玉并不值得珍视,但心怀正义才是真正宝贵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答题时注意对全诗内容的把握,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的首两句写种石能致双璧。第三、四句说种石可以受用千金而得玄秘,辛苦劳作才有收益。第五、六句写种石温润有君子之风,珍贵如同宝物而倍加爱惜。第七句写青蝇易为污损,担心它玷污了种石的德操。第八、九句写连城之宝不愿出售,想把它放在君主身边
【注释】羲驭:指羲和驾着日月车。羲和: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神。行太空:行驶在太空中。海宇:天地之间,这里泛指四海八荒、天下。仰其光:仰望它的光辉。咫尺:形容距离很近。沧海隅:沧海的边际。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树名,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也代指太阳。竞奋飞:争相奋起飞翔。引脰:抬头。朝阳:早晨的太阳。鸣:鸟鸣。众鸟欣有托:许多鸟儿都找到了归宿。后先低回翔:先后飞翔,低徊不前。冥鸿
【注释】: 南国:泛指南方的国土。珍木:珍贵的树木。要妙音:美妙动听之声。斫削(zhuoshe):雕刻。素琴:指古琴。縆以先丝弦(zhuiyixiansu siqin):《诗经》有“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句,说文王制礼乐,其乐声先由细弦发出,故云“縆”,即用粗弦为初声。先丝弦:用粗弦为第一弦。太古心:远古之心。寄托深远之意。时时横膝上,山水托意深:常常把琴放在膝上弹奏,弹得水清山明,寄托深远之意
注释: 杂诗三首: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写生活琐事或抒发感慨。 冀北产良马:冀北,指河北北部,出产好马的地方。 未必皆騊駼:不一定都是騊駼马。騊駼,一种良马。 乘之惟其良:骑着只有好的马才能骑得稳当。 何必以地拘:不必因为产地而限制马的优良。 开国初:建国之初。 罗鬼生龙驹:用“罗鬼”和“生龙驹”作比喻,形容马的非凡之处。 天闲:天上的宫阙,这里借指皇宫。 用以驾鼓车:用来驾车的鼓车。
杂诗三首 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闺中怨情,反战情绪流露 1.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十年自汗不曾干,枕上残书白首看。”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长期勤奋读书,直到头发变白。暗示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执着。” - 赏析:“十年”指时间长度;“自汗不曾干”表示勤奋刻苦;“枕上书”指在夜晚或休息时阅读;“白首看”则表达了年复一年的努力。整句反映了诗人长时间学习的情景,突出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坚持。
杂诗三首 第一首 秋云薄如人,骨肉情更薄。 朝来新消息,不忍闻其苦。 何处青山下,孤坟草已宿? 欲将衰泪洒,为故人守孤。 翻译: 秋风中的人仿佛薄情寡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显得如此脆弱。每天早晨传来的消息让我无法接受,心中充满了痛苦。何处的青山下,我的坟墓已经荒凉,只有野草在风中摇曳。我将用我的泪水来祭奠我逝去的朋友,希望他的灵魂得到安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对亲人的思念
【注解】 杂诗三首:指作者的组诗《杂诗》中的前三句。杂诗,即五言古诗中的“杂体”,与律诗、绝句相对。 平生交态如兄弟:意谓自己一生的朋友情谊如同兄弟。 此日悲歌不忍闻:指今天听到朋友悲伤的歌声感到悲痛难忍。 欲寄秋风两行字:想托秋风把两行字寄给远方的朋友。 九原无雁独怜君:在九泉之下没有大雁,只有自己一个人同情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的书信,表达了对亡友的深情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
杂诗三首 细腻笔触展现少妇孤寂与思念 1. 昨日夏热酷,今夕秋月鲜 - 描述夏末秋初季节交替之景 - 夏日炎热转为秋季清爽 - 对比夏与秋不同气候感受 2. 凉飙振天末,草树失故妍 - 描绘秋风扫过田野景象 - 草树因凉风失去往日美丽 - 表达季节更替对自然界影响 3. 元鸟逝不返,苍鹰厉高鶱 - 借元鸟和苍鹰喻示变化无常 - 强调自然法则不可抗拒 - 体现诗人对时局忧虑心情 4. 苟无豳风人
【解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诗,写诗人在中夕独坐时所发出的感慨。第一联“古井”和“春”“夏”对举,以季节的变化喻指人的衰老变化。第二联是说孔子叹息于自己像粪土一样,诗人则咏叹道德的基石。第三、四句是写人生短暂,时间流逝,不可追悔。最后两句是说,没有好的名声的人,是不能成为老师的。 【答案】 译文: 古井无泉,夏天枯木不生枝。 孔子悲叹自己的身世与价值,诗人吟唱道德的根基。 黄昏时分,我独自坐着沉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关键诗句的意思和重点字词的含义,然后理解全诗的主旨。“敝帏殉老马”的意思是:破旧的车帷被老马殉掉了;“恩义贵有终”的意思是:恩义是可贵的(应该珍惜),但总有结束的时候;“三良从下世,黄鸟哀国风”的意思是:三个善良的人死了,连黄鸟也为国风而哀伤;“蚁穴堕太山”的意思是:蚂蚁洞可以崩塌整座大山;“蛆流毒桓公”的意思是:蛆虫流出
【注释】 杂诗三首: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杂诗:指无固定题目而内容较广泛的诗歌。 鼓吹:古代军中乐器,如笛、笙等吹奏的乐器,因鼓和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而得名。 生乱离:造成动乱。 一体如一人:比喻国家与人民为一体。 乐府:即《汉乐府》,是收集了汉代民间音乐的诗歌集。 子夜曲:古琴曲名。 楚楚: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悠悠者江澜:指长江水波。 夔门:山名,在四川奉节县西,瞿塘峡口,东有白帝城
杂诗三首 古风三百篇,二南踞其巅。 后人随意古,终欲逊前贤。 前贤言言深,后贤言言缠。 读之无回味,中怀遂索然。 六朝以下人,名家鲜足传。 刻画唐人制,宋代排南迁。 我今存何体,尝自笑此缘。 注释:杂诗:指诗歌创作不拘泥于传统规范而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三百篇:指《诗经》。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两篇为古代的正声雅乐。踞:占踞、占据。随意:任意。终欲:最终。逊:不如。前贤:前辈的贤人
杂诗三首 湘水忠臣意,浮云游子思。 去古犹未远,何必无瑕疵。 彭泽一生人,得力在于斯。 注释: 湘水忠臣意:湘水是忠臣的象征,这里的“忠臣”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忠诚的官员。 浮云游子思:浮云代表着飘忽不定、行踪不定的事物,游子则是四处漂泊的人。这里比喻那些四处流浪、思念故乡的人。 去古犹未远:古代的历史虽然遥远,但它们的影响并未消失。 何必无瑕疵:既然古代的历史和事物都存在
杂诗三首其一:人生不满百,流光如石火。 - 译文:人生在世,生命短暂,如同石头上的火花,转瞬即逝。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杂诗三首其二:禀气曾几何,安能久得我。 - 译文:上天赋予我们的气质和才华有限,如何能够长久拥有它?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赋和才能的珍惜与感慨。 杂诗三首其三:人生不满百,流光如石火。 - 译文:人生在世,生命短暂,如同石头上瞬间燃烧的火焰
注释: 1. 杂诗三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八首。此诗为杂诗之始,全诗三段,每段四句。 2. 盛年既无能:盛年已过,没有成就。 3. 衰年境何可:衰老的岁月里,又有什么成就呢?这里的“境”字,是环境、境遇之意,即人生处境。 4. 志士心:有志之士的心志。 5. 愿力恐不果:愿望实现却难以如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有志之士在人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和挫折感。诗人在年轻时,满怀壮志
【解析】 1.“瓣香奉”意思是用花瓣敬香,奉指献。这里比喻诗人对古人的尊敬。古人:古代的人,指屈原、陶渊明、李白等。 2.“乞灵策”意思是祈求神灵给我指点迷津。策,指《周易》的卦辞和爻辞。 3.“情我”意思是使我动心。我,你。 4.“灯下展残编”,意思是在灯下打开陈旧的书卷。残编,旧书。残,指破旧。 5.“泪痕昔曾堕”,意思是泪水的痕迹从前就已留下,指往事。 6.“赏析”:本诗是一首咏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