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登高
介绍
“九日登高”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它指的是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进行登高活动,这一习俗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特别是在长安地区。以下是对“九日登高”的相关介绍:
- 起源与历史背景
- 起源:据《西京杂记》记载,古代人们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会佩戴茱萸、食用蓬饵以及饮用菊花酒,以此来祈求长寿。
- 历史发展:重阳节的活动从汉初开始逐渐兴起,到了唐代,这一传统达到了鼎盛时期,长安人最喜前往城东南的乐游原进行登高活动。
- 文化意义
- 节日习俗:登高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人们通过攀登高山来感受自然的壮阔和生命的活力。
- 文人雅集:历代文人墨客常在重阳节举行诗会,吟咏登高之作,表达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
- 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这是杜牧七律中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至今仍受到后世文人的追和与传颂。
- 王昌龄的《九日登高》:王昌龄的这首作品同样描写了唐代重阳节的登高活动,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风格。
“九日登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习俗,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这一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扬,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注解
皇州:帝都,京城。
霁景:雨后晴明的景色。
谩说:犹休说。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九日登高》。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译文:在远方可以看到山色青翠的景色,晴朗天气中的重阳节登上北方的高楼。 注释:青山:远处的山;皇州:指皇宫所在的地区;霁景:晴朗的天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北楼:北方的高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译文:雨停了,亭台上仙人一样的菊花滋润了
【注释】九日:指重阳节。登高:即登高诗,旧俗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世路:指仕途。山河险:比喻世途艰难。君门:帝王之家。烟云深:指朝廷的神秘和不可测。未省:不知晓、不了解,指自己年年都登上高处去远眺,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伤心:伤感、难过。此诗是说作者对仕途的感慨。 【赏析】 此为诗人晚年所作,表现他厌倦官场生活的心情。首句“世路山河险”点出题旨,指出仕途艰险,世途凶险;接着写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情景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绘了秋日登高所见的景致,赞美菊花、木奴和桑葚的美好,抒发自己对时政的忧愤之情。 【答案】 (1)注释:①怜芳菊:怜爱美丽的菊花。②迟客:久留不归的人。③浙江:指钱塘江,即浙江。④汉浦:指浙江的浦口。⑤西陵:在今湖北宜昌市。⑥木奴:即枸橼。⑦黄霸:西汉人,曾为丞相。“屈为邦”是说他被罢免丞相后,仍能屈身为民。赏析:此诗首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九日登高”,点明节令
【注释】 1. 黄梨丹柿:黄梨和丹柿(红柿)都是秋天成熟的水果。 2. 催寒:催促着天气变冷。 3. 一月西风:一个月的西风。 4. 积雨干:长时间的雨水积累后,天气变晴。 5. 绀滑:形容颜色深绿而光滑。 6. 行草:书法的一种形式,指书写流畅、自然、有节奏。 7. 挥翰:挥笔,指写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九月九日登高的情景。诗中的“黄梨丹柿已催寒”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凉意
【诗句释义】 九日登高:指重阳节的登山活动。 黄菊篱边已放花,摘来盈把泛流霞:重阳节这天,篱笆边上的菊花已经盛开了,我摘了一把带回家去,用来装点自己的酒杯,让它在酒中飘浮,就像流光一样美丽。 振衣直上冈千仞,问酒须逢曲几车:我要振衣高飞而上,直上那高山峻岭。要喝美酒,必须遇到好客人,好伙伴,才能一起畅饮。 囊里霜萸拚尽醉,坐间秋色转无涯:我把口袋里的霜后采摘的山茱萸拿出来,痛饮一通,直到醉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日重阳节登高所见所感的情景。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楚洲寒意动,忽感授衣天。” - “楚洲”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一带,诗人在这里登山远望,感受到深深的寒冷,仿佛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 “授衣天”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也是诗人感受到寒冷的原因。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敏感和感知。 - 第二句:“白雁投斜日,黄花隐暮烟。” - “白雁”指的是秋日迁徙的大雁
【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古代有饮菊花酒的风俗。登高:登上高处以观赏秋色。 2.云中客、塞台:都是诗人自指。云中客,即在天上的仙人。塞台,即边塞之上的高楼。 3.老眼:指年迈的眼睛。回:一作“飞”。 4.节序:季节和时令。托深杯:指饮酒。 5.碧海:指大海。雁行断:指大雁南飞,排成一字长蛇阵,因秋天水枯而折断,所以称为断。阴山:指北方的山脉。雨气:指雨雾弥漫。来
【译文】 自己觉得疏懒慵懒的,已经很久没有登高了,这就像琴瑟上的琴柱常常被胶粘在一起。 年迈的身体不能弯曲,总是被人嘲笑,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但帽子还是歪戴着。 纸张、铅刀都已经被岁月使用过了,船舟和酒杯在堂前显得那么狭小。 关心苍生百姓,却添上白发,哪里有闲暇时间去欣赏自然风光呢? 【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 系匏(páo):用木条编成的笼子,比喻隐居。 琴瑟
【注释】 九日:即九月九日,古代以九为阳数,重阳节是一年之中的第二个重阳节,故称。登高:指登山或登高远望。楚云:指长江边的云雾,这里泛指故乡之景。回首:回顾。旧江乡:指故乡。风景依稀记昔狂:风景依稀如昔时般狂放。绿水青山茅屋外:形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翠禽红树板桥旁:意思是翠鸟在红树上筑巢,旁边有木桥。芒鞋踏径苔痕密:穿着草鞋行走,脚上踩满了青苔。联襼弟兄亲友伴:指的是兄弟姊妹和亲朋好友在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自度曲,作者不详。此曲是咏“九日”的,但诗题中的“九日”,与词牌名《九日登高》中的“九”字并不相同。 上阕写“倦鸟归林”。诗人看到归巢的倦鸟,想到自己像这倦鸟一样,远离家乡,在外漂泊,感到十分寂寞无聊。“异乡逐臭犹年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下阕写归巢的鸟儿。莺鸟从幽深的山谷飞出,向高空飞去。张翰因秋风起而弃官归隐,故用“莼鲈”比喻归隐生活的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诗歌的内容、主题、作者情感等进行把握,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注意要写出重点词句的赏析。如“沧海横流谁砥柱,狂澜无际任滔滔”中“砥柱”“沧浪”是关键词。 【答案】 九日登高 (1) 簿书鞅掌强登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九日登高》。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诗句,然后给出译文和赏析。 1. 不减清狂只自宽 - 注释:形容心情轻松愉快,不受外界影响。 - 赏析: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心情愉悦,不受俗世纷扰,表现出他内心的超脱和自在。 2. 糗餐花饮且盘桓 - 注释:用粗粮做的早餐,边吃边欣赏美景。 - 赏析:这里的“糗餐”指的是简单的粮食,而“花饮”则是指美酒。诗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
【译文】 九日登高,我尽情地放飞心情,放眼望去,哪里有一处不如同龙山一样?世俗的杂念和尘世的容颜尽可删去。帽子被风吹得没有掉下来,石阶上有台阶可以攀上去。只是从鸡酒中寻得乐趣,难道茱萸就能使我驻颜有光?童老翁和小孩儿一起在林壑间追随我的脚步,我何幸能暂时闲适。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的七言律诗,作者借“九日”之机,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句“放怀何处不龙山”,诗人以“龙山”为题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东皋缓布寸心娱,四面悠然入画图。 - 注释:东皋(东边的高地),缓布(缓慢地展开胸怀)。寸心娱(一寸宽的心,指心情愉悦)四者对应着“四时之景”,即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 赏析:诗人在登高之后感到心情愉悦,周围景色如画卷般美丽,让人沉醉不已。 2. 榕树浓阴眠嫩犊
诗句释义: 1. 坦途冉冉上高原: 形容道路逐渐升高,接近高原。 2. 一望平芜接海门: 放眼望去,平原一直延伸到海边。 3. 鱼网烟波千港艇: 海上有众多渔船在雾气缭绕的水域中作业。 4. 溪桥风雨万家村: 风雨交加的溪桥下,许多村庄被笼罩其中。 5. 庄围绿竹槟榔宅: 庄园四周种植着绿色的竹子和槟榔树。 6. 篱挂青萝甘蔗园: 菜园里挂着绿色的葫芦藤,旁边是甘蔗地。 7. 便是家居无此胜:
九日登高 【注释】 一派苍茫无尽头,扶桑万里接瀛洲。 乾坤浩荡蛟龙伏,潮汐盈虚日夜浮。 波底不逢鳌引㹀,水中每见蜃成楼。 玉山红雨晴岚护,书剑平生此壮游。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只见茫茫苍野无边无际,远处的扶桑(太阳)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连在了一起。他想到天地间的无穷变化,感到宇宙的浩渺无涯,不禁俯首沉思,感慨万千。 “乾坤浩荡蛟龙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十年轣辘耐飘蓬,勾漏丹砂却未逢。 - 轣辘(chē lù): 指车轮旋转的声音,这里借指岁月的流转。 - 飘蓬: 形容人或事物漂泊不定,这里比喻自己在外漂泊无定。 - 勾漏丹砂: 传说中一种神奇的药物,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已经习惯了漂泊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文内容作答。本题中,“九日登高”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笳声凄切雁声哀”,描写了一幅凄凉悲壮的画面,“风起高原猎骑回”描绘了一幅狩猎归来的壮丽图景。这两句一悲一喜
【注释】 1.紫蟹:指螃蟹。 2.霜肥橘柚香:指橘子、柚子在秋天成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3.陟屺章:一种诗歌形式,用韵文写登高思乡之情。 4.茱萸:一种植物,传说能驱鬼避邪。 【赏析】 《九日登高》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此诗首句描写了秋色,次句直抒胸臆,抒发了重阳节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写因思乡而不得吟诗的遗憾;第四句写晚雨打湿了帘子,西风送来了菊花的香味
九日登高 【注释】: 性与秋光自觉谙,登高此日畅幽探。 荷衣已破无从补,枫颊才红尚未酣。 恰好得诗教雁写,不须摘菊倩人簪。 晚来静坐寒窗下,即景频频惕九三。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一天登高远眺时的所感所思。 首联“性与秋光自觉谙,登高此日畅幽探”中,“性与秋光”,指自己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理解;“登高此日”,指当天登高的情景;“畅幽探”,指畅快地探索深山大泽的奥秘
【注释】九日登高:重阳节登高。虎韔:古代用犀牛皮装饰的箭筒。骍弓:红色的弓。左锦韝:左边有花纹的箭袋。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插茱萸避灾。原隰:指平地和低洼处。方欣:很欣喜。露浥:沾湿。天浆:天上的露水。菊酒:菊花酿制的酒。松张云幔敞书楼:形容山势险峻,云雾缭绕,如云幔般遮住了书楼。商飙会:即“商风”,指秋风。咫尺:比喻距离很近。琅霄: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