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洲寒意动,忽感授衣天。
白雁投斜日,黄花隐暮烟。
秋残风雨后,鬓改滞留年。
乡思东篱畔,江流为我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日重阳节登高所见所感的情景。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楚洲寒意动,忽感授衣天。”
“楚洲”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一带,诗人在这里登山远望,感受到深深的寒冷,仿佛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授衣天”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也是诗人感受到寒冷的原因。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敏感和感知。
第二句:“白雁投斜日,黄花隐暮烟。”
“白雁”指的是秋日迁徙的大雁,它们在夕阳下投下的剪影增添了秋天的意境。
“黄花”指的是菊花,这里指的是晚秋时节开放的菊花。
“隐暮烟”则是指菊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整句诗通过“白雁”与“黄花”的形象,展现了秋天的特色。
第三句:“秋残风雨后,鬓改滞留年。”
“秋残”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天气转凉。
“风雨后”暗示了秋天虽然结束了,但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清新和宁静。
“鬓改滞留年”表达了诗人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鬓发已变,生活停留在原地的感觉。
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四句:“乡思东篱畔,江流为我传。”
“东篱畔”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附近的小园子或菜园旁。
“江流”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思念之情。
“为我传”则表明这种思念是直接传递给诗人的。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景色的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个人感受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