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怀何处不龙山,俗虑尘容尽可删。
帽为无风吹未落,石缘有磴上能攀。
但从鸡酒寻佳趣,岂必茱萸驻渥颜。
童叟追随林壑静,宰官何幸暂时闲。
【译文】
九日登高,我尽情地放飞心情,放眼望去,哪里有一处不如同龙山一样?世俗的杂念和尘世的容颜尽可删去。帽子被风吹得没有掉下来,石阶上有台阶可以攀上去。只是从鸡酒中寻得乐趣,难道茱萸就能使我驻颜有光?童老翁和小孩儿一起在林壑间追随我的脚步,我何幸能暂时闲适。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的七言律诗,作者借“九日”之机,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句“放怀何处不龙山”,诗人以“龙山”为题,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他希望在登高之时,能够尽情地放飞心情,放眼望去,哪里有一处不如同龙山一样?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龙山比喻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俗虑尘容尽可删”,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世俗的杂念和尘世的容颜尽可删去,这里,诗人用“俗虑”和“尘容”两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他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的心态。他希望在登高之时,能够抛开世俗的烦恼和尘世的疲惫,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第三句“帽为无风吹未落,石缘有磴上能攀”,诗人描绘了他登山时的情景。帽子在风中飘舞着却没有掉下来,石阶上有台阶可以攀上去。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登山的细节,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现了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相互融合的美好景象。
第四句“但从鸡酒寻佳趣,岂必茱萸驻渥颜”,诗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并不追求茱萸这种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他认为,只要从鸡酒中寻得乐趣,就足以让人焕发光彩;而不必过分依赖茱萸等外在因素来维持自己的青春和健康。这里,诗人用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同时也展现出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
第五句“童叟追随林壑静,宰官何幸暂时闲”,诗人感叹自己与众人一同登山时的宁静美好。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都能在山林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而我身为一县之长,有幸暂时得以解脱公务,享受这份宁静。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民众一同登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平民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安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