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云中客,更登塞上台。
风尘回老眼,节序托深杯。
碧海雁行断,阴山雨气来。
故园今日菊,惆怅向谁开。
【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古代有饮菊花酒的风俗。登高:登上高处以观赏秋色。
2.云中客、塞台:都是诗人自指。云中客,即在天上的仙人。塞台,即边塞之上的高楼。
3.老眼:指年迈的眼睛。回:一作“飞”。
4.节序:季节和时令。托深杯:指饮酒。
5.碧海:指大海。雁行断:指大雁南飞,排成一字长蛇阵,因秋天水枯而折断,所以称为断。阴山:指北方的山脉。雨气:指雨雾弥漫。来:一作“起”。
6.故园:故乡。今日菊:今天开的花。惆怅:失意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当时诗人流寓长安,重阳佳节本应登高赏菊,却只能独自登高望远,不禁感慨万分。《九日登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抒发了作者悲凉的心境。首句写诗人已作神仙之想,再登高望远,更觉世事沧桑,人生苦短,遂生出无限感慨;次句说重阳时节登高,但见风尘滚滚,不觉眼中老态横生,只好借酒浇愁;第三句写举杯消愁,但节序已晚,只能将忧愁寄托在酒杯中;第四句说海上秋风萧瑟,雁群已归南方,北方阴山一带已是雨幕纷飞,天气转寒,不禁令人伤感。最后一句说今日重阳,故乡菊花盛开,可身处异乡,无法欣赏这美丽景色,只感到惆怅不已,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