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
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游茅山
介绍
《游茅山》为宋代诗人滕宗谅所作。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游茅山》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由宋代诗人滕宗谅创作。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更蕴含着对超然物外的向往。
相关推荐
【译文】 我一步步走进山门,看到仙家鸟形的小路。渔夫樵夫不在此地,麋鹿成群自成一队。石头上冒出清泉,松树枝头穿透云雾。道人星光月下,依次行礼祭拜茅君。 【注释】 1. 步步:一步一步。 2. 入山门:进入山门。 3. 仙家鸟径: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茅山。 4. 渔樵不到处:渔夫樵夫没有到达的地方。 5.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生活在山林之间。 6. 石面迸出水:石头的表面渗出了水。 7.
诗句: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地相连。 译文: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连天地。 注释:句曲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附近,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古洞天”指的是句曲山上的古老洞穴,相传这里是仙人修炼的地方,有着神秘的传说和古老的文化。“金堂玉室”则形容句曲山洞穴的美丽和富丽堂皇,象征着这里的景色如同宫殿一般壮丽。 赏析:滕宗谅的《游茅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
【赏析】 此为游茅山的一首七绝,描绘了茅山的神奇景色和仙境般的环境。诗中通过描写神仙府、玉印、金丹、仙洞等物象,展现了茅山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老兔、蛰龙等生物的形象刻画,传达出茅山的神秘氛围。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1. 大茅峰顶:指茅山的最高峰。 2. 石径:指通向山顶的石阶。崎岖:形容山路陡峭不平。几屈盘:几经曲折。 3. 老兔幻来呈玉印:比喻仙人突然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游茅山的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1. 巳字标形镇海东,辛墟应箓帝图雄 - 巳字标形: 指的是用巳字标记山峰的形状,以显示其雄壮的地势。 - 镇海东: 暗示这座山峰如同镇守东海的屏障,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 辛墟应箓:这里指的是传说中的帝王圣地,可能是在寻找一种与帝王相呼应的神秘力量。 -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玄草无心学解嘲,素书拟借异人抄。 - 注释:"玄草"指的是一种草药,而"无心想解嘲"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素书"可能是指书信或书籍,"拟借异人抄"表明诗人计划将珍贵的资料或知识通过非常规的方式(可能是秘密地)传递给他人,这反映了他追求知识和分享的精神。 - 译文:我无心于解嘲,而是想要借用素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给那些理解的人。 2. 峰当许掾儿孙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信息点,如意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情感基调等。同时要注重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诗歌内容要点。 “振衣峰顶礼茅君”的意思是:我来到茅山上,抖掉衣上的灰尘,到峰顶拜见茅氏祖先。 “仙胄风流自昔闻”的意思是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绛节云中下列真: - 绛节:道教中的法器,象征地位。 - 云中:指仙境。 - 下列真:表示真实存在或显现。 - 注释:在仙境中,真正的仙人降临此地。 - 赏析:描绘了一幅仙境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2. 山椒宫阙斗嶙峋: - 山椒:山峰之巅。 - 宫阙: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 - 斗嶙峋:形容山峰高耸,参差不齐。 - 注释:山峰之上,宫殿错落有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的翻译如下: 清磬(qìng qìn)疏钟(shū zhōng)警夜遥,梦回偏忆紫宸朝。 注释: - 清磬:指清脆悠扬的钟声。 - 疏钟:稀疏分布的钟声。 - 警夜遥:形容钟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 梦回偏忆紫宸朝:梦中经常回忆起皇宫中的早晨。 云移三岛联猋驾,月冷千峰闻洞箫。 注释: - 云移三岛: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 联猋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游茅山”,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中的关键意象、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赏析。本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仙界与世俗,尾联抒发感想。从炼字来看,颔联中的“鸾骖”和“毛节”都是动词,是动作描写;“飞”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比作羽毛;“尘海冥冥悟息机”一句的意境非常开阔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字词意思。注意“萧”是人名,为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虎尾”“龙旗”指代帝王的旌旗;“衣藏”意为被埋在土里(衣被埋没)。 【答案】 译文 玉晨宫观起参差,云际三峰坐不移。 萧帝恩深颁虎尾,秦庭高会闪龙旗。 衣藏荒冢香垆出,碑卧长廊薤叶披。 浮世桑田共如此,仙人骑气欲何之。 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游茅山四首·其一》。全诗如下: 游茅山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 始悟洞壑迹,只是真仙蜕。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注释: 1.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意为因为人们在这里活动,所以山得名,而人的命运起伏变化。 2.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意为在雨中访问句曲山
这首诗的翻译是:登上百丈高的丹梯,攀爬着这万古长存的华阳洞天。山间野花啼鸟都显得非常高兴,好像在欢迎我们一样。 注释: 1. 茅山:即茅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句容市,为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有“一山藏千古”之美誉。 2. 丹梯:红色的梯子,比喻登山的道路或阶梯。 3. 万古:长久,永恒。 4. 华阳:地名,这里指华阳洞天。 5. 不独:不仅。 6. 山人:指居住在山中的隐士或者道士。 7. 爱客
【注释】 曲径通悬阁:曲径,弯曲的小路。悬阁:高高的楼阁。 轻车破紫芬:轻车,轻快的车马。 忽疑身近日:忽然觉得好像靠近了地面。 翻讶足生云:忽然觉得好像脚上飘起了云雾。 野色松阴合:野色,自然景色。松阴,松树的阴影。 烟光鹤影分:烟光,烟霭中的光影。鹤影,大雁在烟雾中飞翔的影子。 石台闲可坐:石台,石头做的台阶。闲,闲暇时。 潇洒洞仙群:潇洒,悠闲自在的样子。洞仙,指神仙。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标题、注释和诗人等背景资料来分析即可。此题中,“莽莽空尘漫几毫”,大意是说茅山的山势高峻,茫茫大地被一层淡淡的云雾笼罩。“天风鹏辈岂知劳”大意是说天风浩荡,大鹏展翅翱翔,它们怎么会知道人的辛劳呢?“山教太极圈中阔”,“天放先生帽顶高”大意是说山峰高耸,环绕在天地之间;天空广阔,先生帽子的顶端高悬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偶上瑶台第一重,晴光翠色点芙蓉。 - 偶上瑶台:意外登上了瑶台,瑶台是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诗人的灵感来源。 - 晴光翠色点芙蓉:晴朗的天空下,绿色的色彩如同点缀在芙蓉花上的露珠一样明亮。这里的“翠”和“晴光”都是形容天气和景色的美好。 - 芙蓉:指荷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象或事物。 2. 尘埋秦政千年璧,月照茅君九老峰。 - 尘埋秦政:比喻历史的尘埃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