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即目》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诗作,全诗共四句:

即目

春归无迹也随人去,
秋来有影还相寻。
不须更觅西山月,
自有华灯照酒杯。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和秋天交替时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独特感受。首句“春归无迹也随人去”,写出了春天的短暂与消失,以及人们在春末夏初之际匆匆离去的情景;次句“秋来有影还相寻”则表现了秋季的到来和它的回归,带来了一片金黄和丰收的气息。

第三句“不须更觅西山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西山月”在这里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作者认为不必为寻找月亮的踪迹而烦恼,因为人生中的美好时光总会如期到来,就像那轮明月一样自然、

注解

这首诗的题目也作“即日”。姚培谦日:“煎茶、着棋、书扇,是南塘移树时一日事,故题曰《即日》。”冯浩、张采田系本篇于大中三年。时商隐在长安。

面:对。

曲池:即曲江池。

书破蒲葵扇:姚宽注:“蒲葵,棕榈也。《续晋阳秋》:‘谢太傅(安)乡人有罢中宿县,诣安,安问归资,答曰:唯有五万蒲葵扇。安乃取其中者执之,其价数倍。’又‘王羲之见老姥持六角扇卖之,因书其扇各五字,老姥初有难色,羲之谓曰:但云右军书,以求百金。姥从之,人竟买之。’乃二事误用也。”实系合用二事。书破,写了、写就。

南塘:即慈恩寺南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