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书怀

金貂玉铉奉君恩,夜漏晨钟老掖垣。
参决万机空有愧,静观群动亦无言。
杯中壮志红颜歇,林下秋声绛叶翻。
倦鸟不知归去日,青芜白露满郊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书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蝉咽庭槐泣素秋,雁来愁望时。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

  2.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平房(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在官场上曾遭遇挫折,晚年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刘禹锡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对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诗歌赏析
    首句“蝉咽庭槐泣素秋”,以蝉鸣声喻人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寂静与哀愁。这一句通过声音的象征作用传达出深秋时节的凄凉氛围。接下来的“雁来愁望时”,则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看到大雁南飞时的忧愁和思念之情。这种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的交融,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色彩。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受。远离故乡的他感到无所作为,年老体衰更使他感到力不从心。这种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角色的认同感缺失。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表现了诗人在饮酒后心情愉悦,但身体已无法支持他上楼的愿望。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身体的疲惫感。

最后两句“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则更加突出了季节变迁带来的情感变化。秋天的到来让原本美好的景色变得凋零,而迁徙的大雁也带来了更深的忧愁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这句中的“商山紫芝”可能指的是隐逸山林的高人,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超然的心态。

《秋日书怀》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抒发个人情绪的诗歌,更是刘禹锡内心世界的反映和艺术表达。通过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