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诗句解析 1. 燕窝山外春来也,差池恰逢双羽。 - 燕窝山外:指的是地名或自然景观,这里可能暗示着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 - 春来也:表示春天的到来。 - 差池恰逢:形容意外的相遇或不期而遇。 - 双羽:可能指的是鸟类,特别是燕子。 2. 旧巷亭台,新年花草,总付零笳断鼓。 - 旧巷亭台:描述过去熟悉的场景或建筑。 - 新年花草:指新年时的景象,通常与新开始和希望相关联。 - 零笳断鼓
【注释】 黔阳:今湖南黔阳县。春华改:春天的美景改变。唐帽山,在今湖南省桂阳县南。襄阳桥外,指汉水东面。明波碧草:形容江水清澈,两岸长满了碧绿的草木。翠驿:指驿站。闲吹竹嘂:悠闲地吹着竹笛声。嬥歌花馆:指妓院。乱馀:指战乱之后留下的遗迹。缭绕:缠绕,回旋。红袖:指妓女。当垆:卖酒。绿杨荫马,指柳树掩映下的马棚。买笑:嫖宿妓女。小,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首句释义 “山穷水远苍茫外,楚天顿开心目。” - 山穷水远苍茫外:描绘了广阔的山水背景,远处山峦叠嶂,水波渺茫。 - 楚天顿开心目:意味着在这片壮阔的山水之间,作者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释放。 二、第二句释义 “紫草湾洄,白沙洲溆,都入郭熙横幅。” - 紫草湾洄:描述了一个位于江边的紫色草滩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全诗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之情。 首句“三年行尽西南路”,表明作者在三年前已经走过了西南地区的道路,这里的“西南路”指的是作者曾经游历过的南方地区。接下来的“重来岳阳楼下”表明作者又回到了岳阳楼下,这里的岳阳楼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作者曾多次登临的地方。 “宿雾占风
诗句解析: 1. 秋声猎猎修门外,清笳乱砧齐起。 - 描述京城秋天的声音,包括远处传来的秋风和远处的鼓声。 2. 古堠参差,离亭长短,独客竟成归计。 - 提到古代的烽火台,表示距离的远近,同时指出自己即将返回。 3. 桑干一骑。渐淮菊催黄,江枫变紫。 - 描写在桑干(可能指桑干河)边骑马的场景,以及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色变化,从黄色的菊花到紫色的枫叶。 4. 上了吴船,霜风吹浅太湖水。 - 登上船只
台城路·秋云 【注释】 ①台城路:词牌名。②秋云:指秋天的云彩。③天街:指京城街道,这里指皇宫前的街道。④酿雾疑烟:形容天空中的云气像烟雾一样。⑤烘霞作绮:形容晚霞像织锦一样绚丽多彩。⑥倏忽(shūhū):迅速变化。⑦排空势远:形容云彩高远。⑧恁偏与西风:意思是说云彩偏偏喜欢跟西风吹拂。⑨薄不胜情:意思是说云彩很轻薄,无法抵挡寒风。⑩笑人何事易生怨:意思是说人们总是容易对云彩产生怨恨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又名“高阳台”、“台城思”。双调一百零八字,前后段各九句五平韵。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上片四仄韵;下片四仄韵。 同严丈历亭游舒氏园作:与友人一起游历舒氏园(今名南京瞻园)之作。 薄阴:微阴。 霜飞早:霜露已凝未散。 园林:指舒氏园。 水木清苍:指园林中树木葱郁苍翠,池水清澈明净。 陂陁(pí tuó):山坡。 澹:淡,这里指颜色或气氛。 红泥:红色的泥土。 占:占据
梅华帐额 【注释】: ①台城路:词牌名。又名“玉漏迟”、“醉蓬莱”等。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②珊瑚海底枝枝软:形容梅花如珊瑚一般美丽。 ③玲珑剪碎寒月:形容梅花的形态美,如同用剪刀剪碎的寒月。 ④罗帐如烟:形容梅花如烟一样朦胧。 ⑤银钩不动:形容梅花的颜色如同银钩般不动。 ⑥小积半床香雪:形容梅花落在地上,如同雪花一般洁白。 ⑦移灯挂壁:形容在夜晚欣赏梅花的情景。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台城路·题徐缦云今宵酒醒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阿谁抵死催人去,楼头五更钟动。 - 阿谁:指何人,何事之人。 - 抵死:极度、竭尽全力的意思。 - 催人去:催促人们离去。这里的“人”指诗人自己。 - 楼头:楼顶,此处借指送别的地点。 - 五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钟声: 报时的声音,通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推移或人的离别。
【注释】 台城路·题米楼高山流水图:词牌名,又名“台城路”、“江神子”。 高山流水:古代琴曲。 半死桐:古琴名。 七条丝:指琴弦。 绝倒:极赞赏。 愔愔(yīn)琴趣:形容琴声悠扬、清雅、幽远。 庵荒:指荒废的庙宇。 国工:指精通音乐的高手。 𫈵(qián)音:船橹击水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米楼所见到的一幅高山流水图而即兴题咏的作品。 上阕写此画之妙处。开头三句说世间无事无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