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 与韩愈论史官书 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其时暗,诸侯不能行也。其不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也。当其时,虽不作《春秋》,孔子犹不遇而死也。若周公、史佚,虽纪言书事,独遇且显也。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范晔悖乱,虽不为史,其宗族亦赤。司马迁触天子喜怒
译文 自从我贬谪以来,我的志向和思绪都减少了。在南部地区生活了九年,增加了脚气病,逐渐不太喜欢喧闹。难道可以让那些啰里啰嗦的人,早晚反驳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灵吗?那么我确实会感到困倦和烦躁,这更加难以忍受了。平时,看到外界的闲话不少,唯独缺少的是作为老师的角色。 又听说古代非常重视冠礼,这是用来规范成人之道的,是圣人特别用心的。数百年来,人们不再实行。最近,有孙昌胤的人,独自发奋实行
【注释】 与韩愈论史官书:给韩愈写信讨论关于史官问题。 又:此外。 凡:凡是。 鬼神事:神和鬼的事情。 渺茫荒惑无可准:渺茫、荒惑,指神怪不可捉摸的。无准,无法确定。 明者:有智慧的人。 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字,这里指韩愈。 惧于此:害怕这件事。 今学如退之:现在的读书人像韩愈一样。 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韩愈虽然聪明但仍然对鬼神之事感到恐惧。 明子:明智的人。 贤宰相:贤良的宰相。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谪永州期间写给友人韦中立的信,这封信不仅反映了柳宗元对“师道”和“写作”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责任。以下是对该作品的逐一分析: 1. 诗作内容概述 - 主题阐述:《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首先表达了对“师道”的认识,认为“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并批评了魏晋以来人们不重视师道的态度。 - 自我反思:他承认自己的道学修为不够深厚
这首诗的作者是韩愈,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风以雄浑、豪放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 我收到了你的信,谈论史官的事情,你说了《与刘秀才书》的内容,现在看到你写的文章,我感到非常不满,这与去年我们讨论史事时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馆下,安有探宰相意,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 如果你的信中说
柳子说:「你是真有愤慨才这样做呢?那你真是聪明、辩才出众,我也愿意听你说完。天上的太阳叫天,地下的水叫地;浑然一体,处在中心的地方,叫做元气。寒冷的时候是阳,炎热的时候是阴。虽然这样,但和果实、疮肿、草木没有两样。假设有人有能力除去它的攻击,这物体,它又能有什么回报呢?生长繁殖而得到安宁,这物体,它又会有什么愤怒呢?天地,就像果实一样;元气,就像疮肿一样;阴阳,就像草木一样
以下是您所需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逐句释义及译文: -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我年轻时就做文章,以言辞华丽取胜。) -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等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写作文章的目的是阐明道理,这绝不是随便写些花里胡哨的文章,追求华丽的词藻和夸张的声音,而是真正能够表达思想。) -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
诗句:天说 译文:这是韩愈对柳子说的一段话,大意是:你了解天的说法吗?我来告诉你天的道理。现在有人生病、受辱、挨饿受冻的时候,就仰望苍天大喊:“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说:“为什么让我落到这种地步呢?”像这样的人,他们都不能理解天的意旨,果实腐烂了,昆虫就会出来;人的血气败坏逆行堵塞,就会生痈疡、疣赘、瘘痔,昆虫就会产生;树木腐朽被蝎子蛀空,草腐了萤火虫飞起,这难道不是因为坏透了才出来的吗
牛赋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胆。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注释: 若知牛乎? 如果知道牛的话, 牛的形体魁伟而身躯庞大。 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胆。抵触隆曦
永州铁炉步志 江之浒图,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日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四。’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