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诗句 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虫三,处腹中,伺人隐微失误,辄籍记。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谗于帝以求飨。” 译文 有一个道士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三条尸虫,藏在肚子里面,等待人们有一些细小的过失,就把它们记录下来。每天是庚申这一天,趁人昏睡的时候,在玉帝面前进谗言来要求食物。” 注释 - 人皆有尸虫三:每个人都有三条尸虫。 - 处腹中:藏在人的肚子里。 - 伺人隐微失误
诗句:天地果无初乎?生人果有初乎? 译文:天地果真没有最初的状态吗?人类真的有一个最初的开始吗? 注释:此句提出一个问题,即天地和人类是否有一个共同的开端。这是对“原始状态”的探讨。 赏析:这两句诗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关于世界起源的问题,表达了对于世界本源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天地与人类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哲学和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石之一。通过这种设问的方式
译文: 我患有痞块和心悸病,拜访医生后,医生说:“只有伏神丸比较适合。”第二天,我去集市买了伏神丸,吃了之后病情加重。我去找医生,医生却责怪我,并要我去看药渣。他问我:“呀!这是老芋头啊,卖药的人是欺骗你才把药卖出去的。你自己糊涂,反而责备我,不觉得过分吗?” 我感到很惭愧,也很担忧,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推断下去,那么世上用芋头来卖钱而使别人患病的人就太多了,又怎么能够分辨出真假呢? 注释: 1
童区寄传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柳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谪龙说 扶风马孺子言:年十五六时,在泽州,与群儿戏郊亭上。顷然,有奇女坠地,有光晔然,被緅裘,白纹之理,首步摇之冠。贵游少年骇且悦之,稍狎焉。 【注释】: 1. 扶风马孺子:指马孺子,可能是一个姓马的人。 2. 年十五六时:十五岁左右的时候。 3. 在泽州:住在泽州的某个地方。 4. 与群儿戏郊亭上:和一群孩子在郊外的亭子上玩耍。 5. 顷然:突然之间。 6. 有奇女坠地
【注释】 童区寄:春秋时吴国童谣,传颂其勇。颜子贱:春秋时鲁国大夫,曾与孔子游学。秦武阳:战国时赵将。少:比自己小。秦武阳二岁:比自己小两岁。 【译文】 白州官吏召见童区寄,刺史颜证对他十分惊奇,留他为小吏,他不答应。给衣服,童区寄辞谢,官吏护送他回到乡里。乡里劫盗绑架的人见到他都侧目而视,不敢过去经过他家门口。都说:“这个孩子年纪轻于秦武阳,却能讨平两个强暴之徒,怎么可以走近他呢?” 【赏析】
《封建论》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政治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对历史上的分封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赏析: 1. 文章背景:《封建论》是在唐宪宗时期被创作出来的。当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他反思历史,批判现实中的种种弊端,于是写下了这篇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也提出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见解。 2. 主题思想
诗句: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译文: 汉朝拥有天下,纠正了秦朝的暴政,遵循了周朝的制度,划分天下而设立诸侯宗子,分封功臣。几年之内,国家忙于奔波救治灾荒,困守在平城,受到流箭的伤害
``` 封建论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
【注释】 封建论:主张分封制。 安:安定,治理。 理:治理。 贤者:有才能的人。 不肖者:无能的人。 继世:指继承父位。 理:治理。 上果贤乎:上位的君主果真贤明吗? 下果不肖乎:下位的臣民果真不贤能吗? 生人:百姓。 理乱未可知:社会政治状况的好坏是难以预料的。 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 世大夫:世代为官的贵族官僚。 尽其封略:占有和扩大自己的疆土。 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