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诗句: - 或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 或又曰:“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 -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译文: 有人说:“夏、商、周、汉时期实行了分封制,使国家长久延续下去,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导致国家迅速灭亡。”这是对治理之道的误解
诗句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疒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 译文 宋清是长安西部药市的人。他居住的地方善制药
【注释】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 (我观察现在那些与别人交往的人,热的时候依附他,冷的时候抛弃他,很少有能够象李清那样的人。世人只说“商人之间的交往”,唉!李清是商人,今天交往的人能有比李清更远大的志向吗?有幸的话,那么天下的贫困困苦
柳子名愚溪而居。 注释:柳子,即柳宗元,他住在愚溪这个地方。 译文:柳宗元(柳子),他居住在愚溪这个地方。 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 注释:五日,也就是五天前。见梦,指神降临人间与人类对话。“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是说,你为何如此不礼貌地让我做“愚”,使我成为“愚”?“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则是问,那些实际上有其价值的人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1:“二十五日,宗元白。” - 译文:在元和十四年(819年)的二十五日,柳宗元写下了这封信。 - 赏析:这里的“二十五日”指的是写信的具体日期,而“宗元白”则是柳宗元的自称,表明信件是由柳宗元本人发出的。这是信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写信的时间和身份。 - 诗句2:“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 - 译文:过去两个月里,杜温夫写了三封信给我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 1. 君子在下则多谤,在上则多誉:这一句说明当一个人处于下位时,他更容易受到批评和指责;而一旦升至高位,由于地位的改变,他的言行举止可能会更加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规范,因此更容易获得赞誉。 2. 小人在下则多誉,在上则多谤:与君子相反,小人处于下位时,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和能力而被忽视或不被理解,从而更容易被赞美和夸奖。然而,一旦他们升至高位
译文: 于是溪神沉思而叹曰:“嘻!有余矣,是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释: 愚溪:水名,在今湖南衡阳县南。 于是溪神沉思而叹曰:“嘻!有余矣,是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释: 沉思而叹曰:思考着叹息着说。 嘻(xī)!有余矣,是及我也:呵!这还有余剩呢?这是要轮到我了。嘻:呵呀
这首诗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孔子在这里回答了子路关于如何处理诽谤和赞誉的问题。 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谤誉 - “谤”指的是毁谤,即对某人的非议或指责。 - “誉”指的是称赞,即对某人的赞扬或好评。 译文: 孔子说:“你听说过有人毁谤我吗?” 关键词注释: - 谤誉:这里指对某人的言论或行为的评价,可以是毁谤(贬低)和赞誉两种。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全文如下: 送薛存义序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