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李季兰(713年-784年)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和女道士,以才情出众、作品独特而闻名于世。以下是对《唐才子传》中关于李季兰的逐句释义: 诗句原文及译文: 1. 六岁时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 原文: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 - 译文: 时间长久不去采摘,内心思绪杂乱无章。 - 注释: 李季兰六岁时所作《蔷薇诗》,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混乱。 2. 父亲对其评价“此女聪黠非常
【诗句释义】 《诗》云:“《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苦之心焉。”故古诗之道,各存六义,然终归于正,不离乎雅。是以昔贤妇人,散情文墨,斑斑简牍。概而论之,后来班姬伤秋扇以暂恩,谢娥咏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诫》,执者修者;蔡琰《胡笳》,闻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于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沾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噫
郑虔,字趋庭,又作若齐、弱齐、若斋,郑州荥泽县人。他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约在景云元年(710年)进士及第,入仕即补率更寺主簿之缺。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意境及其背后的历史典故: - 诗句解析: 1. “高情逸志”:此句表明虔的高尚情操和超越常人的志向。 2. “才名四十年”:描述了虔因才华而声名远扬,历经四十余年。 3. “坐客寒无毡”:描绘了当时宾客稀少,生活贫寒的景象。 4.
唐才子传 · 杜甫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他的母亲是武则天时期的人,而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的大臣,所以杜甫出生在唐朝。他的家族原本就非常富有,但是他的父亲因为犯了罪而被贬为庶民,所以杜甫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在十六岁时就已经失去了父亲的依靠,不得不到吴越和齐赵一带去谋生。李邕对他很赏识,先来到他家与他见面。他参加进士考试却没有考中,后来只能在长安城流浪。 天宝十载(751),玄宗皇帝朝献太清宫
诗句: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 译文: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 注释:适,即高适,字达夫,又有一字仲武,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他年少时放任不羁,不喜欢拘泥于小节,因此不屑于参加常科科举考试。他常常隐迹于市井游侠之中
诗句: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译文:杜甫,字子美,年轻时家贫不能自立,游历于江浙一带。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 注释: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篇多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 赏析:这首诗的开篇就为读者描绘了杜甫早年的艰苦生活和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少贫不自振"表达了他面对困境时依然坚韧的态度,而"客吴越
防,字子正,河中人。开元二十二年李琚榜及第。颜真卿甚敬爱之,欲荐于朝,不屈。为人好古博雅,诗语真素,魂清魄爽,放旷山水,高情独诣。 阎防,字子正,河中郡(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在李琚的榜上中举进士。颜真卿非常敬重他,想要推荐他到朝廷任官,但阎防不肯接受。他喜欢古代典籍,知识渊博,诗歌语言清新质朴,精神清爽爽朗,放浪山水之间,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他在终南山丰德寺搭起草棚读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分析即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颀”意思是李颀;东川人:李颀是唐朝的诗人;开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三年
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 【注释】:王昌龄是太原人。在开元十五年的科举考试中,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汜水县尉(一种地方小官)。此外,他还通过了宏辞考试,被升为校书郎。 【赏析】:《唐才子传》是一部记录唐代诗人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献,其中对王昌龄的记载主要涉及到他的仕途经历和诗艺成就。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王昌龄早年通过考试进入官场
【译文】 薛据,荆州人。在开元十九年(731)的王维榜上中进士。天宝六年,又中风雅古调科第一人。他参加吏部选官考试时,自以为才名出众,要求授给万年县的录事一职。流外官向宰执申诉,认为清要之职应该由他担任,薛据没有媒人引荐,改任涉县令。后来又做过司议郎、水部郎中等官职。薛据为人正直刚烈,有气魄,文章也如此。他曾经自伤不得早达,造句往往追凌鲍照、谢灵运。开始喜欢隐居遁世,居住在高山炼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