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兰,名冶,以字行,峡中人,女道士也。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
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有集,今传于世。
李季兰(713年-784年)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和女道士,以才情出众、作品独特而闻名于世。以下是对《唐才子传》中关于李季兰的逐句释义:
诗句原文及译文:
- 六岁时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 原文: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
- 译文: 时间长久不去采摘,内心思绪杂乱无章。
- 注释: 李季兰六岁时所作《蔷薇诗》,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混乱。
- 父亲对其评价“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 原文: “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 译文: 认为女儿聪明过人,担心她将来会做出不端行为。
- 注释: 父亲的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
- 与文人雅士的交往
- 原文: “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之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
- 译文: 开始六岁时写了一首《蔷薇诗》:“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他的父亲看到后说:“这个女孩太聪明了,恐怕会成为不守妇道的女子。”后来因为和文士交往,无意中泄露了自己的风姿,都被文人们的轻薄言论所伤害。
- 注释: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李季兰不仅才华出众,还具有独立的个性,不为世俗所限。
- 与陆羽和皎然的交往
- 原文: “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
- 译文: 还曾与文人陆羽、皎然在乌程开元寺聚会,知道河间刘长卿有忧郁症,开玩笑说:“山气朝朝如画。”刘应声说:“众鸟欣有同伴。”众人都大笑起来,评论者认为两人都很美。
- 注释: 李季兰的幽默感和机智使她在文人雅士之间广受欢迎。
- 晚年的生活
- 原文: “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
- 译文: 天宝年间,玄宗听说她的诗才,命令她前往长安,并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她受到了丰厚的赏赐,并被送回了故乡。
- 注释: 李季兰晚年生活虽然受到皇帝的恩宠,但她并没有因此沉溺于奢华生活。
- 诗歌特色
- 原文: “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 译文: 专心研究书法、绘画,擅长弹琴,尤其擅长五律诗的格律。
- 注释: 她的诗歌风格细腻、清新,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季兰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还是一位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自我的女道士。她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女性地位。李季兰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在面对传统束缚和个人选择的压力下,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